孺子帝 作者:冰临神下
皇帝终于颁布圣旨,与大单于一同要求各地军队停战,条件之一是匈奴人允许大楚使者自由前往晋城见驾。
各地的使者急于见皇帝,皇帝也急于了解外面的形势,迄今为止,他听到的都是二手消息,还不能让他完全心安。
大批使者早已等候多时,一获允许,马上涌来,两天之内,数量多达三百以上,光是来自京城的使者就有十几拨。
朝中大臣比被困的皇帝还要紧张,一见面,无一例外是跪下痛哭,带来的消息无非是宫中悬心、大臣效忠一类。
王美人地位太低,但又是皇帝的生母,大臣们试探多次,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称呼——宫中,原来是用“太后”含糊其辞,现在则有了区别,说太后就是指上官太后,说宫中则是代指陛下的生母。
王美人不可能不着急,为了换得皇帝的平安,即使要向匈奴人交出整个大楚江山,她也不会犹豫。
韩孺子对母亲深感歉意,在与匈奴人对峙并谈判的过程中,他很少想到母亲,可他知道,母亲可能会做过头,但是对他的爱超过了一切。
他立刻写了一封信,请母亲不要着急,他很快就会结束巡视返回京城,命张有才与使者一道,快马加鞭返京,向“宫中”报平安。
大臣的态度比较微妙,他们很高兴晋城之围有了转机,可也有点担心,害怕皇帝会秋后算账,追究他们私立储君的举动。
韩孺子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正式颁布圣旨,改封远在京城的堂侄为临淄王。
这是东海王的主意,对于如何与遥远的大臣打交道,他受过教育,这时都能用上,“大臣以陛下的名义封王,这一点不能改,否则会显得陛下不高兴,可也不能承认其为齐王,齐国几次叛乱,名声不好,还会显得陛下无力控制朝廷。陛下可以将齐国分为数国或者郡县,改封为其中一国之王,既承认大臣的举动是正确的,又加以纠正,会让他们更安心。”
心照不宣,离得越远,皇帝与大臣越需要心照不宣,于是韩孺子改封堂侄为临淄王,将齐国其他领地都变为郡县。
杨奉没有单独派人来,韩孺子也没有单独给他写信,两人之间的心照不宣,用不着普通的手段。
韩孺子将剩下的京城使者都交给刘介接待,除非有特殊情况,无需再来见驾,他要见见其它地方来的使者。
崔宏和柴悦的使者来得比较早,带来的消息令皇帝心中一安。
燕南的楚军虽然失去了最初的阵地,但是在退却数十里之后,终于稳住阵脚,令匈奴大军无法攻破,可匈奴也不敢轻易退回燕北,他们害怕遭到追击,以至军心散乱。
“南下牧马”只是一句空口威胁,大单于实在无路可走才决定和谈,他手里最大的保证就是晋城的皇帝。
各地诸侯与郡守几乎都派来了使者,向皇帝表示忠心,并罗列自己派出多少士兵、提供多少粮草等等。
这些使者都由随行官员接待,文官脱下不合身的甲衣,恢复从前的职责。
韩孺子在等邓粹那边的使者,就连匈奴人一方也关心此事,金纯忠几次打听,希望能见使者一面。
使者一直没来。
邓粹好像失去了控制,在辽东攻城掠地,一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传递停战圣旨的官员根本出不了关,马邑城以东的所有关卡都接到车骑将军的命令,不准向任何人打开城门,违者处死。
据说邓粹的原话是:“就算皇帝亲自叩关,也要我去辨认才行。”
接管塞外楚军还不到一个月,邓粹的威望已经高到无人敢于违令,一是他的确敢打会打,二是所有人都以为他是皇帝的心腹大将,备受信任,怎么做都行。
柴悦在皇帝微末之时就追随左右,可是行事低调,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根本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邓粹却是另一种风格,行为比真正受宠的外戚和宗室子弟还要嚣张,偏偏又有真本事,由不得别人不信。
关内的军队都已停战,唯独辽东的楚军仍在大开杀戒,留守的少量匈奴人与扶余国士兵根本不是对手,望风而逃。
返回草原的关卡几乎都被堵死,大单于真急了,突然封闭了进出晋城的唯一通道,重新将城池包围,派金纯忠来告诉皇帝,除非皇帝能掌控辽东的楚军,匈奴人不想再谈了。
金纯忠仍想回到大楚这一边,因此对皇帝无话不说,“陛下小心,匈奴人被困在关内越久,内部纷争越严重,等大单于也弹压不住的时候,和谈就真的失败了。”
“匈奴有可能投降吗?”韩孺子接见了金纯忠,将他当成自己人。
皇帝连自身安全还没有得到保证,就在想着如何收服匈奴人,金纯忠既敬佩,又觉得不妥,伏地道:“一部分原先的东匈奴人可能会选择投降,西匈奴人大概不会,他们宁愿战死,而围城的多是西匈奴人。”
韩孺子也只是一想,笑道:“大单于想让朕怎么做?圣旨已经颁布,可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邓粹不接旨情有可原。”
“大单于说,如果辽东楚军再不停战,就只能让陛下亲自去叩关传达旨意了。”
这意味着大单于要攻城俘虏皇帝,韩孺子当然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朕派中司监刘介前去传旨,兵部正好也有人在此,让他一块跟去,总应该可以了。”
金纯忠叩首,“微臣无礼,伏乞陛下恕罪。”
“嗯,你为大单于做事,事先得到了朕的允许,何罪之有?对了,大单于什么时候将楚人都放回来?”
之前派往匈奴的使者,除了乔万夫,其他人还都滞留在匈奴营中,另有历次作战中沦为俘虏的数千楚军将士,也没有被放回来。
“大单于说,使者要送匈奴人出关,至于楚军将士,陛下大婚之日,将作为礼物送回来一半,另一半人也要为大单于送行,他说这也算是大楚的地主之谊。”
“嘿,不请自来的客人,居然还要求地主之谊,回去告诉大单于,朕先向辽东派出使者,和亲之事……”
“请陛下无需忧虑,大单于同意为平晋公主择选一名优秀的孙儿,也会为陛下送来几位最美丽的女儿或是孙女。”
“几位?不是说好了只要一位吗?”韩孺子一点也不贪图匈奴的美女,接受一位都很勉强。
“是,一位,不过……”金纯忠欲言又止。
“有话尽管说就是。”
“大单于肯定要将一位亲生的女儿或是孙女送给陛下,如果陛下还能多要一位……多要一位的话,我妹妹或许……”
如果说韩孺子心里从来没想过金垂朵,那是骗人,可他绝不会在国家大事上掺杂个人私情,微笑道:“有些人天生是野外的花朵,何必摘回室内让它枯萎呢?一位足矣,不要再多。”
金纯忠磕头告退,失望地回去见大单于。
邓粹那边还没消息,崔宏和柴悦这边的使者却没断过,之前被皇帝派出去传达圣旨的中书舍人赵若素回来了,按官职,他没资格直接向皇帝提出建议,韩孺子却欣赏此人的才华与胆识,特意召见,询问对策。
赵若素也一反常态,没有推辞,跪拜之后,起身对道:“陛下不可在晋城久留。”
“朕也不想,可是眼下正与匈奴谈判,朕若是显得急躁,只怕会令大楚失去许多利益。”
“只要陛下在、土地在、百姓在,大楚今日所失,它日必能夺回。可陛下若是久驻晋城,只怕天下又会骚动。”
“大楚与匈奴已经停战,朕早晚会返京,有何骚动?”韩孺子有些不解。
“匈奴围困晋城之时,楚人皆以为天下无主,恐为异族所灭,陛下又坚持不肯屈服,因此万众一心,别无它念。如今战事已停,匈奴人即将退回草原,齐国叛军也已剿灭,正是大事已毕、小事丛生之时,从前的念头又会一个接一个冒出来,陛下难道忘了,还有流民尚未安置、还有朝廷尚未整顿吗?”
韩孺子心中一惊,一下子明白了赵若素的意思,没错,他此次出巡不是为了与匈奴人交战,而是为了稳定天下,被困完全是一次意外,如果自己还在晋城浪费时间,他在战前所做的一切事情,包括安置游民、劝农耕织、整顿吏治等努力,可能都会付诸东流。
晋城被围让皇帝暂时搁置了许多重要的事情,最怕地方官吏也这么以为,因此故态重萌。
仔细回想各地派来的使者与送来的奏章,几乎所有地方大员都或明或暗地建议皇帝尽快返京以定大局,这实际上是他们的希望,希望离皇帝远一点,希望皇帝不要到自己的管辖地域。
“依你所见,朕该怎么做?”
赵若素拱手道:“陛下应该尽快和亲,取得大单于的信任,将匈奴人送出关去,然后继续行程,示天下农耕方是第一要务。陛下要向匈奴寻仇,需得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休养生息,方可尽情一战。”
“不知道大单于能不能活得那么久?”韩孺子冷冷地说。
“大单于子孙尽在,陛下还担心没有复仇目标?”
韩孺子大笑,说:“好吧,三天之内,朕与匈奴和亲。”
和亲要双方进行,韩孺子娶进大单于的女儿或是孙女,也要将新封的平晋公主嫁过去。
崔昭心意已决,甚至不在乎是嫁给年老的大单于,还是嫁给年轻的孙辈,总之,她想离开大楚,离开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