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钞帝国 作者:巡洋舰
唐宁街,英国首相府。
来自英国总商会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向政府请愿,要求扭转不利的对华贸易政策。
自从第二次和第三次雅片战争战败后,英国的对华贸易就开始大幅度贸易逆差,雅片商人自1840年第一次雅片战争胜利后,以东印度公司为首的雅片商人们大规模扩大生产,种植数百万公顷的雅片,向中国倾销获取暴利,如今中国全面禁烟,雅片贸易非法,导致英国鸦片商人们损失惨重,无数人破产跳楼。
原本在雅片巨头东印度公司的挑唆下,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封锁了七洲洋海域(南海),阻止中国出口贸易,抢劫过往中国商船,对中国禁烟行动实施反报复措施,但没过多久,英国皇室和贵族院的大佬们为了得到中国的特效保命药,迫使英国海军放弃了七洲洋海上行动,恢复对华进出口贸易。
雅片巨商东印度公司一计不成再生毒计,于是牵头数百雅片商挑唆整个英国商会成员一起对英国政府施压,并收买英国舆论一起造势,声称英中进出口贸易巨额逆差,每年逆差上千万英镑都流入了中国人的口袋里,懦弱的英国政府正在拿英国人的血汗钱送给中国人。
英国民众哗然,两次雅片战争的战败,不仅仅是英国政府面上无光,英国民众也非常羞愤,堂堂的大英帝国是无敌的,竟然被中国打败了,还连败两次,这让英国民众情何以堪?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英国民众也开始支持商会,一起向英国政府施压。
英国皇室因为拿到了中国特效药(大还丹、小还丹)的进口配额,每年光销售中国特效药便赚得金银满钵,获得了巨量好处,所以对华态度很友好,尤其是维多利亚女王一次重感冒期间。感觉差点要死了,服用中国特效药后迅速康复,特地发电报向中国皇帝李卫国表达了感谢,在中英关系上。英国皇室和中国皇室保持良好的关系。
如今面对英国舆论的指责,英国皇室的干预也不起作用了,保守派首相德比伯爵被迫辞职,自由派帕尔姆斯顿子爵上台,接任新首相。
自由派是激进派。主张对外强硬,雅片战争的罪魁祸首,背后的支持者便是东印度公司等英国雅片商巨头们。
帕尔姆斯顿召开了临时内阁会议,以英中贸易逆差过于巨大,严重影响英国进出口贸易,导致英国大量财富外流唯由,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制止。
“如果每年逆差一千万英镑,二十年后,大英帝国几百年积累的财富将会全部送给中国人了,到时候我们英国人将一贫如洗。连非洲黑仔都不如!”
这是实情,贸易逆差将严重影响一国的综合国力,削弱财富积累,最终导致国家贫穷。
历史上的中国百年无法翻身,罪魁祸首便是雅片贸易带来的巨额贸易逆差和对国民的身心毒害。
如今这种事情反过来了,显然英国不是大清,他们不会坐以待毙的。
“那你想怎么办?难道还要再来第四次商业战争(雅片战争)吗?”以为王室成员反问道,他不希望再跟中国爆发战争了,那会影响他的利益,因为他是中国特效药的英国分销商之一。
帕尔姆斯顿回答道:“我不喜欢战争方式来解决。除非没有办法了。我建议让中国重新恢复雅片贸易合法化,但显然中国皇帝的禁烟态度非常坚决和残忍,和平手段恐怕很难劝服他的。”
“雅片贸易合法化?这是什么鬼话,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同意的!”另一位王室议员冷嘲道。
“之前的清朝不是就同意了吗?”
“因为清朝太弱了。打不过我们才被迫同意的!”
“那我们就再打败他们一次不就行了!”
“我看你们就是好战分子!”
“你们不懂,我们是在维护大英帝国的荣誉和利益!”
“连输两场战争了,还想再输一场吗?”
“放心,这一次我们不会再输的!”
保守派和自由派顿时争论起来,双方争吵不休,令首相府秒变菜市场。
只可惜。保守派下台了,自由派执政,拥有绝对话语权。
最终自由派占了上风,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措施,不排除诉诸武力。
不过,保守派也起到了制衡作用,令自由派无法直接绕过议会限制主动对华开战。
最终双方妥协的结果是英国不能主动向中国挑起战争,但可以竖起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全面加征200%关税,试图用这个办法来扭转贸易逆差问题。
不过,自由派并不甘心,在雅片巨商们的暗中支持下,很快收买了英国皇家海军高层,指使英国皇家海军在中国周边沿海地区展开航行自由行动,故意向中国海军挑衅,试图制造战争口实,直接绑架英国政府,拖入战争状态。
与此同时,英国自由派政客们也游说了西班牙和荷兰等国政府,指使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和西属菲律宾群岛制造事端,挑起排华事件,引诱中国出面干预,进而制造冲突。
一旦冲突升级,战争不可避免,到时候就算保守派反对,自由派也可以依据英国宪法发动战争了。
自由派的阴谋很快开始实施,西班牙、荷兰也有大量的雅片商人,他们积极配合英国人的行动,很快游说西班牙政府和荷兰政府成功,准备在荷属东印度和西蜀菲律宾制造排华事件,挑起冲突。
与此同时,苏伊士运河开通了,英国皇家海军终于可以不用再绕路非洲好望角,从欧洲增援亚洲,海上距离缩短了一半。以前要半年,现在只需要三个月时间了。
这样一来,英国皇家海军便不用再担心一旦和中国开战,庞大的后勤补给压力将不再是主要问题了。
于是,英国皇家海军令亚洲舰队司令克劳斯前往中国沿海实施“航行自由”行动,进行战争挑衅。
克劳斯在第三次雅片战争淞沪会战期间被俘。这是他一生的最大耻辱,他发誓要报仇。
得到英国海军部的命令后,克劳斯立即从印度洋舰队调来了马林担任他的副手,并令马林率领一支舰队前往中国沿海进行挑衅。
马林跟克劳斯可谓是狱友了。二人都在第三次雅片战争淞沪会战战场上被俘,一起被关在集中营,整天当苦工干活,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绝对是好基友。
接到克劳斯的命令。马林立刻率领一支由五艘铁甲舰组成的舰队,从新加坡出发,前往中国。
与此同时,苏伊士运河开通的消息也传回了紫禁城。
李卫国立即召开御前会议,来自帝国六部和情报部门的官员悉数到场。
“陛下,埃及情报站传回消息,法国人主持修建的苏伊士运河已经开通了,从欧洲抵达亚洲的航程缩短了一半,原来要用至少六个月时间,现在只需要三个月就够了。根据谍报。英国政府已经秘密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股份,但并没有公开,可能是因为不想刺激法皇,影响英法关系。”中华神盾局局长李靖针对此事向众人做了有关简报。
兵部尚书吴庸立即道:“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意味着英法等国再对亚洲进行远征,后勤补给的压力大幅度减少,从六个月缩短到三个月,欧洲列强对华再次发动战争的风险将大幅度提升,帝国当及早做好准备。”
这是自然的,李卫国早就预料到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将成为战争爆发的临界点。五年前他就做出了这方面的预测,帝国海军的一五计划,九九舰队提案便是针对这件事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
“这两年陛下同英国王室的关系一直保持良好,战争应该不会那么容易爆发了吧!”户部尚书傅学贤有点小紧张。他可不希望战争爆发,因为战争实在太费钱了,能不用战争方式解决最好不用。
李卫国并不太担心,而是笑道:“不管会不会爆发战争,帝国海军的一五计划,就是要掌握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如果英国不放手,那么这一战将是不可避免的。”
李卫国说的很明白,不管是中英经贸磨蹭,还是中英三场雅片战争的仇恨,中国海军的强大注定要掌控中国周边海域的制海权,对西太平洋制海权的掌控,只是中国国力上升的基本诉求,如果英国不同意,那么只能是战争解决问题。
刑部尚书陈静南赞同道:“没错,陛下所言甚是。其实不管帝国和英国关系如何改善,都是表面上的,国与国之间没有朋友,只有利益。帝国的崛起,注定要挑战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管用和平方式还是战争方式,英国都不会坐视中国崛起的,就像英国不会坐视美国崛起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毁掉美国。中英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这是根本实施,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否则会吃大亏的。”
打就打吧,最好不要花太多钱,当个户部尚书不容易啊,到处都需要钱啊!
傅学贤顿时苦笑,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吴庸道:“请陛下放心,帝国神策军准备充分,只要英国人敢挑衅,必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李卫国对于神策军还是很有信心的,只是道:“前两次雅片战争,充其量只是局部战争,只要取得一场大战役的胜利,就足以迫使英法列强放弃了,因为他们后勤补给困难,耗不起全面战争。但这一次不同了,苏伊士运河开通,远征期间的后勤补给不再是问题,所以一旦爆发战争,很有可能是全面战争,各部门要做好全面战争准备。”
吴庸问道:“陛下的意思是,陆上战争也有可能?”
李卫国点点头,道:“不排除这方面的可能性,沙俄丢了远东,绝不会善罢甘休,如果我们跟英国的战争陷入僵持,沙俄估计会趁火打劫。另外,帝国统一后,西藏、伊犁、云南、缅甸、南掌等地区都跟英国殖民地接壤,不排除英国从陆上出兵的可能性。”
张小六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差一点就高兴的跳起来,好在吴庸及时拉住了他,否则会挨李卫国训斥的。
这时,陈静南突然道:“还有日本需要防范,最近几年,日本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国力大幅度增强,不排除日本趁机出兵朝鲜、琉球、台湾等地,牵制帝国精力。”
林继云补充道:“还有七洲洋(南海)方向,帝国和荷兰之间还有一个兰芳国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荷兰、西班牙就帮着英国在七洲洋搞事,如果战争爆发,不排除荷兰和西班牙也卷进来。”
李鸿藻、李鸿章、王凯泰、周馥等其他官员们相互对视,眼中充满了惊讶,不曾想帝国周边环境很复杂啊,搞不好就要遭到群殴了。
李卫国笑道:“一个公司的新人想要混下去难免遭到老人排挤刁难,同样一个国家崛起,也免不了遭到老牌国家打压,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容易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做好本分工作,从容应对便是了!”
“陛下英明!”众大臣齐声应道。
有了心理准备,御前会议进行的很顺利,主要集中在兵部和户部。兵部负责进行战争准备,户部则调集钱粮储备,随时支持军方打仗。
一个星期后,南洋的西属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陆续发生排华骚乱,大量华人商铺、家园被砸抢,西班牙和荷兰当局不闻不问,甚至暗中支持,很快令局势升级,演变成当地土著对华人的烧杀抢掠,大量华人死伤。
中华神盾局局长李靖急冲冲进宫面见李卫国,将南洋发生的事情告知。
“岂有此理!欺我中华无人吗!”
砰地一声,李卫国将手中茶碗砸碎,怒火冲天。
“传朕旨意,宣兵部尚书和兵部右侍郎速来见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