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作者:茶头
李明知道这丫头因为今天的事情,心里非常不痛快,只是卢韵家教好,才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心里肯定有想法。
她一个十四五岁的丫头,怎么也是出身大户人家小姐,孤身一人嫁到了辽东,现在想回娘家都回不去,因为老卢已经说她死于流贼之手。李明感觉这么对她,心里有点不落忍。
李明坐在办公桌前,看了一眼满脸平静的卢韵。感觉两人就像现代社会大公司老板和秘书似的。
想到这里,他突然有个想法,笑着对卢韵说道:“你刚来远东,对这里的情况还不了解。我看这样吧,这几天就跟着我,也能早点适应环境。”
卢韵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轻声道:“全听相公吩咐……”
李明笑了下,看来这这丫头心里怨气还不小。
“你都读过什么书?”
卢韵听了李明的话,顿时楞了一下,然后随口说了几本。当然,她以前偷偷看过的几本书,当然不能说了。
李明听了直皱眉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封建社会害死人啊。他叹了口气,越发的感觉今天自己有些急躁了,还是应该放在身边慢慢调教吧。
他招手让卢韵坐在自己的面前,笑着对她说道:“你只会写毛笔字吧?”
卢韵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不知道李明为什么这么问。她哪知道什么钢笔、铅笔啊。
“这不行,我们远东可不兴用毛笔写字。对了,我们这里用的是简体字,与大明的繁体字也是有所不同。”
听了李明的话,卢韵心里有些不以为然,她自幼就在母亲的教导下读书,才女可不是随便叫的。
李明看出了卢韵有些不服气,于是就拿起一本书递了过去。卢韵接过了书翻了翻,顿时就愣住了。
远东公司的书籍格式采用的现代社会的排版方法,与古代的书籍完全不同。
古人写字是从右往左、从上至下。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
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所以卢小姐看着这本远东的书籍,确实有些迷茫。而且书上的字体也与她自幼学习的有着很大的出入,更别说书中的各种标点符号了。
其实李明面对传说中的才女,心里一直还是有些不安的,看到卢韵满脸的迷茫,使得他的心情非常酸爽。
他站起来走到卢韵的身后,为卢韵讲解现代书籍和古代书籍的区别,以及一些标点符号的运用,并教会了卢韵一些简体字。
不一会儿的功夫,卢韵就掌握了一些现代书籍的阅读方式,也知道了标点符号的基本运用。
李明转身从身后的书柜拿了一本字帖,然后从办公桌里翻出一管钢笔,递给了卢韵。
“你先学会使用钢笔,这是一本钢笔字帖,你先照着字帖写一段时间,尽快的熟悉吧。”
他说到这里,又拿了一本汉语通用字典递给了卢韵,然后笑着道:“这是字典,有不认识的简体字,可以在这上面查。哦……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我。”
他说完也不管对面的卢韵,拿起一份文件看了起来。等他放下这份文件,抬头一看发现卢韵正拿着那本字典看得津津有味。
现在是春节假期,王和比较贴心,把他家里的两个小公主接了过去,就是想为李明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多与卢韵培养感情。
甚至几个董事局的常委,把李明春节值班都接了过来,让她专心在家陪着新娘子。毕竟春节以后,李明又有的忙了。到时候公司南下中原,李明做为中原战役司令部的司令员,忙上一整年都有可能。
李明这几天也没有出屋,专心在书房调教卢韵。这段时间,卢韵学得很投入,而且钢笔字进步的也很快,天天根本不用督促,一篇篇的字帖练下来,居然也能写得有模有样。
现在李明心里也有些不托底了,卢韵这个丫头绝对有学霸的潜质,不管什么都是一教就会。看来过完春节,还是给她找个老师吧,省得她问自己问题再答不上来,那可就丢人了。
除了天天调教卢韵,李明还带着这个丫头频繁参加公司员工的聚会。卢韵当然不傻,也隐约明白了李明的想法,所以每次都精心打扮,在聚会的过程中也都尽量展现大家闺秀的本色。
李明嫡系来家里聚会的时候,宋涛、马庆和周比利等人,看到卢韵和花子,虽然都表示出非常尊敬的姿态,但是卢韵也能清楚的感觉到大家对她更加关注。
其实李明也是在家中寻求一种平衡,那就是花子以后会渐渐隐于幕后,主持李家的家务。卢韵则是逐步走向前台,以后会更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花子性子恬静,以前就不愿意抛头露面,这些年一直在默默的照顾李明的生活,所以她对李明这样安排当然满意。
卢韵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家教良好,知书达理,李明不想让她做个圈养在家的金丝雀,准备让她出来工作,以后李明出席各种场合带着她也更合适。
对于李明如此安排,也颇为符合李明嫡系的心思。尤其是周比利,现在恐怕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卢韵早生贵子。
这几天李明家的两个小丫头不在家,几乎长在了王和的家里,把李明想的啊,天天打电话想让两个丫头回来。
可惜两个丫头在王和家已经玩疯了,说什么也不回来。王和的儿子王佳华长得很帅气,而且性子也随了爸爸,颇有些温文尔雅的气质,所以李明家的两个丫头最愿意和他在一起玩。这次两个丫头总算来了机会,干脆长在了王和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