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作者:苍山月
范仲淹一说,明日的东华门放榜他们这些老家伙都不去了,唐奕立时愣了一下,转而就全懂了。
难怪赵祯一点儿都不着急,非要多等这一天,难道就是为了让我赶上放
榜?
哭笑不得地对老师道:“没这个必要吧?”
“有!”
却是杜师父闭着眼睛,似睡非睡地吐出一字。
东华门外唱名,代表着大宋文教的最巅峰盛况,更是文生秀士一朝得道、鱼跃龙门的时刻。
每隔四年,当宫城的东华门缓缓洞开,传胪大监把一个个光容无比的名字由深宫大内传楔天下之时。
开封这座百万人巨城,几乎所有的人都将汇聚于华东门外,每一声悠扬唱字背后,都是一位足可青史长存的风流人物。
这样的旷古盛典,甚至盖过任何一个年节的热闹程度。
那龙虎榜上登科及第者,也是这皇城之侧、皇宋治下
最最耀眼的存在!
此刻,东华门外,除了见证盛典的百姓、慕名而来的妖娘、翘首以盼的贡生,还多了另外一道风景。
靠北的一角,数千精甲骑士威严肃立,宛若雕像,与场中热闹嘈杂的情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百姓无不侧目,一时之间,更不知这一军精骑是哪儿来的,又来干嘛。
“这军汉是干嘛的?瞅着也不像是殿前司维持秩序的禁军啊?”
“听说朝廷遣使入辽,莫非这一队人是准备入辽的?”
......
有懂行的则道:“多半是了。这一军就是传说中的阎王营,大宋第一强军!若是官家真的志在燕云,肯定是要派这一军去打头阵的。”
......
“确实不一样啊,与东西两厢的兵痞相比,着实强了不少!”
......
然而,阎王营再惹眼,今天也注定只是配角。因为,万众聚首看的不是大兵,而是最最中央那些意气风发的进士公子。
“怎么不见观澜书院的举子?”
“切,人家那是大宋第一书院,范公治下的天之骄子,哪有心思和这帮俗生挤在一块儿?”
“等着吧,肯定是踩着放榜的点来。”
......
果然。
眼见传胪的时辰就要到了,东华门大开,一众内侍大监、中枢大员鱼灌而出。
隐约可见传胪内侍从东华门外一直向皇城深处延伸,嘉佑二年龙虎榜马上就要唿之欲出。
而此时,人潮外圈也适时的一阵嘈杂,却是把百姓的目光尽数吸引而去。
观澜书院的人,到了......
远处东华门大街的尽头,依稀闪出一队身着月白儒袍、胸前绣着“观澜:二字的儒生。
百姓们都不用看字就知道这是观澜书院的人,因为一个个都太黑了,好认。
有人不禁感叹,“看看人家这气势,当真不一样!”
却是忘了,不久之前,还暗地里骂观澜出来的都是土匪呢。
......
随着观澜学生缓缓走来,挤得不行的百姓也是自动让出通路,好让这些儒生过去。
毫无疑问,今日盛典中,最最闪耀的就是这一帮!
但是,走在最前的人却是让众人不禁皱眉。
唐子浩?
他不是罢考了吗?还来这东华门外做甚?
“啧啧啧,他还真有脸来......”
有些自视正统的儒生一直看不惯唐奕的行事作风,此时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挖苦他的好机会。
“疯子就是疯子,到什么时候也不知何为廉耻,何为礼教!”
边上有人斜了他一眼,虽然不怎么待见唐疯子,但是,你这么讥讽、挖苦,似乎也不是什么君子所为吧?
而百姓们虽然没有场中贡生想的多,但是,在他们看来,成王败寇,只重结果。
唐子浩连中两元,却在最后一关临阵脱逃,不管怎么说,这个结果,注定他不是今天的主角。
......
而正好观澜儒生走到近前的时候,宫城深处隐约传来唱鸣。
“来了!!”
所有人再没心思关心什么唐子浩,都竖起耳朵细听。
场中登时鸦雀无声,所有人无不几乎静止一般听着那缓步而来的第一个名字到底是谁。
“一甲......”
“一甲,第一名......”
“一甲,第一名......开封、苏轼!”
“一甲,第一名......开封、苏轼!”
“一甲,第一......”
苏子瞻的名子被连念了三遍。
”一甲,第二名,开封......章衡。”
当章衡的名字都已经念出来了,苏小轼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愣愣地指着自己,“我?......我第一?”
唐奕不无羡慕地笑骂道:“还等个屁?赶紧去啊!”
要是没有辽朝的事情,这个最荣耀的一甲第一名,应该是开封唐奕,才对......
看着苏轼又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
“咱们,两不相欠......”
苏轼当然不知道唐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唐奕到底欠过他什么。但是,这个时候他哪还有心思琢磨这个,头名状元啊,牛了个逼了啊!
兴奋地就要往出蹿。
可是,却被曾巩一脚给踹了回来。
苏轼这才想起忘了什么,老老实实又退了回来。
按照旧例,那边内侍大监传胪唱名,得中者立马要随礼部的官员步入宫城,于殿上得圣恩御赐进士袍、笏。
可是,这是旧例。
第一名是苏轼,第二名章衡,第三名也是观澜的学生,窦卞。
前三甲都唱完了名,却不一见一个得中三鼎甲的贡士出列,连礼部引官都不急着上前催促。
唱名大监也不有疑,继续高唱:
“二甲......苏辙......”
“二甲......曾巩......”
一连念了十余个名字,还是没人出来。
这时候,有不名所以的百姓都有点急了,“什么情况?光听名,你也得出来让咱看看是谁吧?”
而见过几次传胪的人则是一脸鄙夷,“你懂什么?这十多人都是观澜儒生,照前两科的旧礼,观澜儒生不管第几,都要先行过谢师大礼之后,放可入宫听赐。”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啊!”
可是......
可是,今科有点不一样啊?
前两科观澜应举的也就十多人,就算他们不上去,大有别人出来,冲淡了少人的尴尬。
可今科观澜有一百好几十号人,而且皆是排在前列。他们不出去,这传胪就好像独角戏一般,光一群太监在那喊,一点意思也没有。
......
别说百姓了,唱到六十多名,唱名的大监和礼部引官都急了,六十多名就出来两个人,其余的都在底下站着呢,好像根本没他们事儿似的。
趁着两名间歇的当口儿,最外头唱最后一遍的大监汗都下来了,问向身边的人,“这......这还唱不唱了?”
不想,一个苍老威严的声音在其身后响起,“唱你的名,余事莫要理会!”
那大监一回头,急忘恭敬回话,“小的听老祖宗的......”
却是内务省总管大监李秉臣出现在了东华门外!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