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 作者:半渡
多尔衮调孔有德救援南京,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南京就在长江边上,谭泰只要渡江,就能脱险,成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宁镇会战失利后,江淮之地门户大开,合肥、淮安、徐州等地都非常空虚,明军随时可能大举北上,直接杀入山东和直隶,威胁满清统治的根本,只有把孔有德调来守门。
八百里快马日夜兼程,向湖北奔去,江南对此还一无所知。
拜祭孝陵的仪式结束后,汪克凡在第二天发布了一篇文章——《论抗清战争的几条战术原则》。
这篇文章通篇都是大白话,普通士兵也能理解,提出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防战术等等。
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在楚军官兵看来,这些年历次战斗大致遵循的就是这几条原则,比如武昌城一直在清军手中,楚军始终没有发起强攻,把这些战术原则总结成书面性的文字,楚军各级将领在今后的抗清战争中,就有了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方针,打仗的时候心里更踏实,有些模棱两可的地方不会犯糊涂。一些高级将领还注意到,顺着这几条战术原则引申下来。楚军现在的军制并不符合要求,有调整改变的需要,但到底该怎么改。一时还不清楚。
外人却有不同的解读。
汪克凡这几条战术原则离经叛道,不符合传统的军事理论。没有亲身参加过楚军战斗的,一下子很难理解和接受,有些人更持全面否定的态度,斥之为狗屁不通,胡说八道……在他们看来,汪克凡抛出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和隆武帝的孝陵祝文打擂台,为争抢浙江和福建找理由。为逃避北伐找借口。
驳倒他!无论如何都要驳倒汪克凡!
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们最重视舆论的力量,最喜欢打笔墨官司,最喜欢和人吵架,军事理论虽然非其所长,纸上谈兵却也难说谁对谁错,你说要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我偏偏说要直捣黄龙,你说应该先易后难,我偏说应该擒贼先擒王,把自古以来的各种兵书都翻烂了。拼命的引经据典,想要驳倒汪克凡的理论。
但是很可惜,汪克凡的这套军事理论脱胎于后世的先进思想。在另一个时空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实战检验,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更符合冷热兵器混合使用的要求,本身就是正确的,又岂能轻易驳倒。文官们抱着古书断章取义,却没想到汪克凡的这套军事理论同样吸收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大量精华,用《孙子兵法》等经典理论去驳斥它,三绕两不饶的,把自己倒绕进去了。提出的观点往往自相矛盾,打了自己的脸还在沾沾自喜。徒自惹人耻笑,他们吵得越凶。越从反面证明了汪克凡理论的正确性。
道理越辩越明,汪克凡正要利用这个机会统一全军的思想,为军制改革做准备,等到东林党的笔杆子们表演的差不多了,很快推出了第二篇文章——《论全国抗清斗争的前景》。
这篇文章站的角度更高,把抗清斗争定性为文明和野蛮的对抗,是一场汉民族抵抗异族侵略的全民战争,并对明清双方的国力、军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过去几年的战争进程进行总结,对未来的战争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展望,高屋建瓴,气概恢宏……江南各阶层中有很多仍在观望的中间派,看到这篇文章后,都有一种拨云见日,找到方向的感觉,开始倾向支持楚军,支持汪克凡。
满清是异邦蛮族,小国而寡民,在政治、经济、科技各方面处于全面落后的状态,虽然嚣张一时,却必将战败,但是满清也是一个强国,利用这些年的对外扩张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口,有着开国王朝的活力和进取精神,有一支野蛮嗜杀,经验丰富的职业化军队,入关后又和汉奸们勾结在一起,在北方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幻想把他们立刻打败是不现实的,需要一代人付出奋斗和牺牲。
明军收复江南之后,南直隶地区将成为明清两军争夺的焦点,明军占领整个南直隶,把战线推进到徐州、山东一带,就能威胁满清统治的根基,清军占领整个南直隶,就能轻易席卷江南,从这里掠夺战争资源,继续对南明发起一波波进攻……自古守江必守淮,江南三省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南直隶失守,浙江就必然失守,福建也岌岌可危,江西、湖广、两广等南方各省都会逐次沦陷,与之相反,只有把江南三省团结在一起,并在南方各省的支持下发起北伐,才能彻底打败满清,完成复国大业。
任何想把江南三省割裂开的人,都是短视和注定失败的,战争中只有攻和守两种形态,攻和守随时可能发生转换,要想守住江南三省,在战术上就要采取以攻代守的主动策略,在江淮地区的外围防线不断发起进攻,以速战速决的方式不断消灭清军的有生力量,当量变累计到质变的时候,明军就可以大举北伐,一举攻占北京,把满清赶出关外……
这么一大篇,写的都是什么啊!
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们个个都是文字高手,这篇文章却看得似懂非懂,歧义丛生,大家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汪克凡在这篇文章里生造了很多新词,大家只能望文生义,连猜带蒙。虽然大致能猜到他的意思,想要抓住他的破绽进行反击,却没那么容易了。
比如“经济”这个词。不就是钱粮吗?也可解为经世济民,但在这篇文章中的含义明显有所不同。还和钱粮有关,却又高了一个层次,结合上下文大致能明白汪克凡的意思,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太讨厌了!
想打笔墨官司,就要咬文嚼字,自己都说不清楚,又怎么反驳汪克凡?
汤来贺和万元吉并不关心这些细枝末节,他们关心的。是这篇文章后面蕴含的政治含义,汪克凡非常清晰地提出,要把江南三省团结在一起,分明是想把江南三省都一口吞掉……他好像在字里行间提出条件,把江南三省都给我,我自然会率领楚军渡江北伐。
“这怎么可能?难道他想做江南总督,顺便把浙闽总督也兼了?”万元吉冷笑一声,愤慨地说道:“再加上湖广和江西,他的治下就有五个省,朝廷反过来要向他纳贡了!”
“不。不是这个意思,他没打算当总督的。”汤来贺的神色异常郑重,好像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指着那篇文章的某处说道:“你来看这句话——‘江南三省应该划成一个大的战区’,汪克凡说的很明白了,他想让东征提督变成一个常设官职,架在总督和巡抚之上,呵呵,说不准他连江南总督也不想设,把南直隶和浙江都握在手中,至于你这个闽赣总督嘛,当然还得听到调遣。”
明朝的提督分好几种。除了提督操江、锦衣卫提督、京营提督等等之外,真正厉害的是因事而设的战时提督。比如抗日援朝的李如松,比如东征提督汪克凡。这种战时提督的权力非常大,战区之内的军政事务都要听他指挥,比如这次东征中,万元吉身为闽赣总督,就要受汪克凡节制。
和满清的大将军制度一样,明朝的战时提督也是临时职务,打完仗必须撤职免权,汪克凡现在还是东征提督,是因为江南战事还没有结束,而隆武帝和东林党联合,争的就是东征结束后的权力,把江南三省变成由朝廷中枢直接控制的普通省份,以免军阀的势力进一步膨胀,最后引起失控。
在这场较量中,东林党只是冲在前面的打手,真正的对手是隆武帝和汪克凡,是皇权和军阀的较量,所以汤来贺虽然不是东林一党,也必须站在杨廷麟一边,但他心里的本意,还是不希望双方翻脸成仇,以至于两败俱伤……汪克凡在孝陵斩将立威,夸耀军功,态度非常强硬,让汤来贺很是头疼,不知道这件事该如何收场,现在他终于开出价钱,想当常任提督,到底有没有可操作性呢?
“不可!万万不可!”万元吉失声叫道:“东征提督乃因事而设,事毕后必须将信印交换朝廷,江南三省的军政事务都由本地官府主持,岂能还受制于武勋?朝廷历来没有这样的先例。”
“呵呵,他交还东征提督的印信,再让朝廷改授一个北征提督,或者也可以叫北伐提督,换汤不换药的,又有何难?”汤来贺见万元吉还没有绕明白,只好耐心解释道:“汪克凡在文章里说的很清楚,为北伐大计考虑,必须把江南三省划成一个大的战区,这在万历年间是有先例的,当年李如松抗倭援朝,蓟、辽、冀、鲁皆受其节制,如今汪克凡要做北伐提督,节制江南三省名正言顺。”
“这,这真是岂有此理!”万元吉怒道:“若是鞑子一日没有被逐出关外,汪克凡就一直是北伐提督?若像南宋一样,南北对峙一百多年,江南三省就受他节制一百多年?”
“嗯,他八成就是这个打算。”万元吉停顿了一下,严肃地说道:“以提督为常制,节制江南文武,尽取三省钱粮,汪克凡并没有打算和朝廷翻脸,而是向朝廷伸手要权来了,若是真的变成这样,江南三省的局面就复杂了,免不了各种争斗!”
隆武朝廷和文官集团想的是分地盘,抢地盘,汪克凡却提出大家一起治理,而且最后拍板的权力要给他,这里面有一定的妥协和让步,但更多的却是咄咄逼人……说来说去,他要改变大明朝的政治制度,改变地方上的权力架构模式,从总督、巡抚这些封疆大吏的手里抢夺权力。
不按规矩来啊!
汪克凡要打破游戏规则,让别人服从他的规则,现在的形势就好像摇骰子,隆武朝廷和文官集团出老千,好容易扔出来三个六的豹子,汪克凡却哈哈一笑:“这把咱们改规矩了,点子越大牌越小,三个六的豹子最小……”
“不合祖制!不合祖制!”万元吉想不出其他的反驳理由,不停的喃喃自语。
“如今不合祖制的事情多了,光说这个没用的,况且我大明开国之初,难道就有总督了吗?汪克凡以抗清北伐的名义谋求北伐提督的位子,朝廷实在难以推诿,这次可真是弄巧成拙了。”汤来贺说道:“要想阻止此事,只有把汪克凡的这篇文章驳倒,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北伐计画来,可惜汤某才疏学浅,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若是士绅百姓和各镇各藩都赞同这篇文章,此事就不可挽回。”
“这个……”万元吉张口结舌,他是权力斗争的高手,搞内政也有两把刷子,打仗却是门外汉,这种宏观战略方面的问题对他来说如同天书,根本没有概念,拿什么去驳倒汪克凡?至于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北伐计划,更是超过了他的能力,除了慷慨激昂地喊几句口号和空话之外,一条建设性的意见也提不出来。
“唉,如果不能把这篇文章驳倒,大义就转到汪克凡那一边去了,如今只有集思广益,向知兵善战的老将大贤请教,或许能找到其中的破绽。”汤来贺想了想,接着说道:“这件事干系太大,除了禀报圣上之外,还要尽快知会杨廷麟,让他拿出一个主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