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扶摇录 作者:西瓜尼姑
侍疾,但绝对不会告诉沈世兴,她口中生母的札记,是她编出来的。
沈清月回到家中的时候,眼睛已经不红了,看不出哭过的痕迹,顾淮正好在家里,喜色满面,他把沈清月拽进怀里,笑容大大地道:“夫人,我入阁了,我入阁了。”
虽然比原先晚了几年,却还是走上了和原来一样的道路。
沈清月喜极而泣,道:“恭贺夫君。”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完结了,还是习惯xing的做个唠叨瓜吧。
没想到结局的事会引起不少读者的讨论,有和作者思维方式相似的读者,也有差异很大,我就讲讲安排这个结局最初的写作意图吧。
中国古代那么多个皇帝,死亡方式我最印象深刻的就俩,一个是掉粪坑淹死的,一个是得风寒,结果吃错yào流鼻血死的,还有一个皇帝经历也很有意思,差点被宫女给勒死,结果没勒死。
这些都很匪夷所思,要不是历史有文字记载,敢有人这么创作,大概会被喷成渣?身边那么多人伺候的皇帝,竟然掉粪坑淹死?
但事情就是实实在在发生了。
诸如此类的反刻板印象,不胜枚举,后来我渐渐跳出了这种刻板印象,我的认知变成了“只要逻辑说得过去,一切皆有可能”,我写文也是这个思维方式,所以我的文,你要说有很严密的逻辑,具体到丁丁卯卯,不一定有,但是大体逻辑绝对说得过去。
沈正越杀沈清月,从一开始我就在铺垫,顾三出场次数那么多,我一个正式姓名都没给,沈正越可是一开始就有名字的人,可见不是结尾硬凹,而是早就这么设想了。逻辑上我在评论区给了一个读者详细的分析,这里不再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这是逻辑上的解释,另外说写作动机。
我看过的作品也不算少,不管是严肃文学还是网络文学,结局和和美美的文我早就不记得了,只记得几个,一个是《梦里花落知多少》,初中看的实体书,看过的读者就知道我说的啥意思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结局我记得清清楚楚,当初这本书的结局被喷死,说烂尾,说啥的都有。另外一个故事忘了是啥,反正有个主角摔在水坑里,被小水坑给淹死了(好像是莫言的作品,可能有误,莫言还有其他作品也有类似结局)。
明明是全文重心所在的主角,死的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我一开始设计沈清月的死亡,就是这么个想法,逻辑上说得通,但死的真意外,真冤枉,如果读者有这个感觉,不管我这个剧情写的行不行,够不够戏剧xing,我觉得我想写的东西,写出来了,对我来说,就不算失败,如果还能让部分读者觉得“曲折离奇”,那对于我来说,目的达成。
以上是关于剧情的多方面解释,再说说别的。
再过几个月,我来晋江就整整五年了,我一直扎根在古言,有三年里,除了休假,基本没停下码字,可以说这几年古言的变化,我一直参与其中,其实我对古言频道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不少读者和作者,同时都在限制这个题材的内容,主动或者被动的的。
经常有读者说这个不合逻辑,那个不合逻辑,有的是真不合逻辑,有的却不是啊,很多读者把古代“习惯”当“制度”,社会那么大,不是所有人都千篇一律啊,丫鬟欺负主子的事可以存在(迎春被下人偷东西还不敢声张),妾扶正(贾雨村x娇杏,儒林外史严监生x妾赵氏,不管这事法律允不允许,最后会有什么结果,总之,这事儿就是发生了,这事就是存在。)
还有明朝,qing趣用品+宫图很火bào的啊,还有仰慕汤显祖才学的,疯狂追星示爱的女xing,也都有啊,程朱理学盛行、存天理灭人yu的明朝,这些现象不也存在吗?
这类反刻板的现象,存在即合理,存在我就能写,我就敢写,也敢自己去发挥想象,写没有文字记载,但是极有可能存在的现象。比如顾淮做沈清舟的老师,但周围有五六个下人盯着,完全不会出事,这种情况我觉得行,历史上也不一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