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从十几岁就在一起,一张床上睡到现在,关系比她这个亲妹妹还要亲,更进一步也是如此理所当然,自然而然,没有任何不和谐之处。
陈嫣然逐渐从这件事带来的冲击之中回过神来,就发现似乎的确没什么可说的。
但陈悠然冷静过头的表现,还是让她产生了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以为自己发现了惊天秘密,但对方却习以为常,根本不觉得有什么特别,这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憋屈,将她硬生生憋成了内伤。
“哎,要是我不同意呢?”她忍不住问。
陈悠然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她,“你转过身去,看到你背后那扇门了吗?打开它,走出去。对了,记得顺便替我把门带上。”
如此残酷无情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让陈嫣然立刻清醒过来。
她伸手把自己的行李箱拖了进来,“算了,你们的事,我什么时候说得上话了?”
其实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她这回回来,本来就是想跟蓝姗和陈悠然正是商量一下,以后她应该会常驻上海,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了。她名下两家网站,当然是立足一线城市更好发展,各方面条件也更便利。
本来还怕两人不放心自己,现在看来,她留在上海的决定才是最英明的,回来就是个一千瓦的电灯泡。
反过来想想,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对她也不是坏事。
至少不需要再去熟悉两个不知道是否能够合得来的姐夫,而是有了一对疼爱自己,全心支持自己的姐姐,不是吗?
聊胜于无地自我安慰了几句,陈嫣然拖着行李回到自己的房间,才陡然惊觉陈悠然的可恶用心。她和蓝姗的主卧室在一边,陈嫣然和小米的房间却在另一边,从一开始就划好了地盘。
弄得她明明是回家,却突然有种来做客的错觉。
陈悠然倒了两杯水回到房间,蓝姗听见声音,抬头问,“谁来了?”
“嫣然回来了。”陈悠然说。
蓝姗的脸色几乎立刻就变了,“客厅里——”
“都看见了。”陈悠然把手里的水杯放在床头柜上,无奈地道,“也猜到了。其实这样也好,还省得我绞尽脑汁地想该怎么跟她开这个口。”
“太仓促了。”蓝姗仍旧皱眉。
陈悠然抬手揉了揉她的头顶,微笑道,“你也别把嫣然想得那么脆弱。算起来她还比你大一岁呢,也是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人了,这点小事还禁得住。”
再者,虽然这么说有些无情,但人生就像是一列不断往前开的班车,一路上上下下,即使是血脉至亲,也总免不了有分别的那一天,真正能相伴到白头的,不过一人而已。
她们对陈嫣然,陈嫣然对她们,都只是对方人生某个阶段内的同伴,迟早要分开,奔向不同的道路,真正陪伴她的那个人,还在前方等着呢!
现在她们各自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前方天高路远,一路风光明媚,所有的事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第111章 番外·陈小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自问世以来, 就一直不断被各种引用和改写。
陈小米很喜欢这句话, 并对它进行了自己的解读:不幸的家庭之所以不幸, 是因为人生中总会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意外, 你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 又以什么样的方式降临;而幸福的家庭之所以幸福,却只是因为一个字:爱。
虽然几乎没有见过父母,成长过程中也不曾得到过来自他们的关爱,但陈小米的人生中并不缺爱。
从小到大, 她生活的环境充满善意,遇到的人也都十分友好,从未让她意识到自己跟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虽然她家里只有三个姐姐,没有爸爸妈妈。
陈小米一直以为这是因为自己讨人喜欢,运气也好,遇到的都是好人。
直到她十几岁,才开始意识到,这是因为她的姐姐们有意识地为她创造了这样的环境。
一方面, 她们住的地方不是私人别墅就是高档社区, 邻居都是很有修养的人,不会随意窥探别人家的秘密, 对于她们不一样的家庭结构也不会表露出任何异样。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三位姐姐的事业越做越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几乎没有人敢当着她们的面议论陈家的是非了。
在钱权财势面前,个人生活上的微小瑕疵,可以完全被掩盖。
这样,陈小米才得以在十分宽松的环境中长大。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经常跟着姐姐们颠沛流离,接触的人比较多的缘故,陈小米性格外向、不拘小节,而她成长的环境,允许她完全释放自己的天性,不必有任何顾虑。
诗人舒婷曾经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之中,借儿子的口说:
经常有人问我妈:“你儿子学什么?”
妈妈回答:“学玩。”
陈小米看到这篇文章时,感觉自己的童年大抵也是如此,没什么正经事,就是玩儿。就连学习成绩,似乎也没有谁在意。仿佛只要她高兴,就什么都行。
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过到某一天,大姐突然蹲在她面前,一脸严肃地盯着她看了很久,最后面色凝重地宣布,“小米,你要努力学习,赶快长大,争取早点接班,好把我和你姗姗姐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