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无衣哈哈大笑道:“只要你一句话,别说什么阁主之位,整个东都阁都是你的。”
闻韬的声音轻轻传来:“我不要东都阁,我只要东都阁的唐阁主。”
二人的笑声在夏日的艳阳中,仿佛一首最动听的诗,从此便是少年鲜衣怒马,执手仗剑天涯。
第141章 5.33尾声
永安宫。
李枢照例来看望太后,母子二人坐在宫内,宫人在一旁侍立,摇着蒲扇,二人说了一阵子闲话。太后道:“唐将军的丧仪已经办妥了?”
“是。”李枢道,“景啸一生戎马,为大周建功无数,骤然病逝,着实让朕痛心。”
太后点点头,肃然道:“哀家听闻唐将军的夫人柳氏刚验出了身孕,你让皇后好好安抚柳氏,以后这个孩子便是唐氏家主了,唐氏也需要她好好操持。”
“是,母后思虑的是。”李枢深知唐无衣毕竟不是唐氏血脉,他和闻韬的身份都过于特殊,并不适合入朝为官,如今执掌东都阁是最合适的选择。而唐景啸的这个遗腹子则可延续唐氏的血脉,延续唐氏一门世代习武的传统,他日再上战场,建功立业。
太后闲闲地吃了一片西瓜,给卫嬷嬷一个眼色,让她屏退宫人,永安宫中便只剩下母子二人。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永安宫的水墨砖石上投下一片光影,李枢记得小时候他也常常在母后宫中和母亲撒娇,母亲的脸浸在阳光中,是他心底最柔软的一片回忆。
“你有什么想问的?”太后望着李枢道。
李枢像是下了一个决心,终于道:“母后,那个孩子是母后保下的吗?”
太后像是已经料到了这个问题,点了点头:“当年回鹘公主怀了身孕后,你父皇大怒。你皇兄是他的嫡长子,将来要继承国祚的,岂可因为一时心软和已经失势的亡国之女再有瓜葛?他下令让阿朵里服下打胎药,你皇兄也被幽禁于东宫之中。”
太后望着窗棂,思绪似乎回到了当年:“我虽答应了你父皇办妥此事,但我看到阿朵里那孩子时心中着实不忍。那是个好模样的孩子,又单纯,又孝顺,他和你皇兄在我这里常常见面,彼此有情,我实在下不去手……”
太后接着道:“我瞒着你父皇将阿朵里养在我宫里,对你父皇说胎已经打下了。你父皇从不疑我,便以为此事了了。阿朵里自从知道你皇兄被幽禁后一直牵肠挂肚,胎像也不好,未到足月就生了,自己因为思虑过度产后大出血去世了。我知他们的孩子在宫里留不得,便托付给了昆仑的季门主。我娘家和昆仑有些渊源,我让人将这孩子送入东都的善堂,季门主派他的弟子前来接应,这孩子便养在了昆仑。”
“母后是不是在端午宴上就认出了他?”李枢问。
太后点点头:“这孩子和他母亲长得很像,眉眼间又有你皇兄的影子,我一问确是昆仑弟子,心中便知道他的身份。我当时还不知道端午宴会出后来的乱子,一见到他,便想让他早日离开这是非之地。”
“所以母后当时赐了他们玉皇李,就是要他们离开的意思。”李枢道。
“正是。”太后接着道,“我不放心,还让卫嬷嬷暗中盯着,果然晚上出了事,你三弟的人竟要杀了他。我便知你三弟也知道了他的身份。你从未见过阿朵里,你三弟却是见过的,他定不会容下你皇兄的孩子。”
“那母后对当年之事,究竟知道多少?”这个问题困扰了李枢很久,他很想知道,是不是自己才是那个从头至尾蒙在鼓里的人。
太后皱了皱眉:“当年我也不知情,我一直在宫中服侍你父皇,忽听闻唐佑带着天策军逼宫,你三弟死守宫门,只用了几千禁军一直守到你带兵回朝。我虽不愿信你皇兄会做出这等谋逆之事,但事实放在眼前,我也不得不信。”
她叹了一口气,似是不愿想起那些片段。“可是后来我目睹了你三弟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越来越怀疑当年你皇兄根本没有谋反,而是中了你三弟的圈套,连同唐佑和天策军一并被剿灭。如此一来,这天下便是你的。”
“母后是如何看出来的?”李枢问。
太后缓缓道:“你们几个都是我生的,都是我身上掉下的肉。你的五弟最不成器,先不论。你皇兄从小就是心肠最软的一个,一心想要遵着孔孟之道行事。我虽是个女流,却也知道他把这世道想得太好了些。你呢,从小最皮,骑射都是学得最快的,你父皇其实心里最喜欢你,但不好说出来,心中时常懊悔立你皇兄立得早了些,后来再易储怕朝臣反对。你三弟是我最看不透的,心思最多,但纵使我看不透也知道他一心只为着你着想。小时候你的弓箭坏了,他便打骂你的侍从,要他们给你换上最好的。后来你在外征战,一打胜仗,他就格外高兴,还总在你父皇和我面前说你才配东宫之位。他从小体弱,不习骑射,便一心读书,我后来才知道,他早就存了心思要辅佐你。他和你皇兄不同,你皇兄读的都是四书五经,正统大道,你三弟却尤爱读史,佩服的尽是行王霸之道的始皇、炀帝之流。我当时就隐隐担心,不料终成祸患。”
太后说完,深深叹了一口气,别人都道她福泽深厚,生的皇子个个是人中龙凤。此刻,她却希望自己的福气少一些,如果她只生了两个儿子,甚至只有一个儿子,那结局会不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