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作者:样样稀松
树倒猢狲散,各人顾各人。..虽然形势还不是如此的严重,但满清强盗集团分崩离析的迹象却是越来越明显。
而明清集结重兵于河间一线,似乎目的都很明确,都是盯着京师这个重地。但随着形势以及军事力量的变化,明军却在改变着策略,攻占京师已经不是首要任务。
这并不是朝令夕改,也不是随心所欲、变化无常,而是实际情况出现了改变,明军完全可能在满清还未准备好大撤退时,给予其致命一击。
首先是各部兵马都已到位,不仅仅是从镇朔军调来的骑兵,殄朔军调来的步兵,还有几乎全部的、庞大水师。在渤海湾,有大小船只两千余艘,不但有近万的陆战队可以参战,也能保障明军在沿海陆地进攻所需的辎重物资。
其次是火炮的大量集结,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正面战场已经具有压倒性优势,突破清军防线是很有把握的。这还不包括已经囤积了近万枝火箭的火箭炮部队,首次用于战场,会给清军造成什么样的震慑,也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而用于战场的还有一个不是靠威力和杀伤力的新装备——热气球。在封建迷信还十分盛行,在清军军心已乱的情形下,形似天外神仙般的飞行物,飘飘洒洒落下的传单应该比成千上万枚炮弹还更有心理打击力。
鉴于这种种变化,朱永兴和总参谋部适时更改了计划,总攻时间不变,但直取的目标已不是京师,战略目的也不是击溃清军,而是尽量歼灭之。
武器装备不具有。但战术上具有。将历史上有名的战例,或者是有名的战术,加以调整改变,将其用于实际,向来是朱永兴的强项。这次,他准备用的是类似二战“闪击战”的战术。
没有坦克。没有飞机密切配合,这个改头换面的战术再称之为“闪击战”已经不确切,只不过是与以往突破后的布署不同而已。
整个战役的布署分为四个阶段,其实也只是战略方向上的改变,而军队的调动非常小,并不会因此而耗费太多的时间。
首先是突破:使用形成重点后所造成的压倒性优势武力,给予重点突破地域的敌人以沉重打击,然后用决定性的冲击力突穿敌人战线。
其次是突穿:此阶段是突破的延续。在完成突破之后,单独编制的重拳——突进部队会穿越打开的缺口。并进入敌人战线开始向敌后深入。
然后是击虚与钻隙:突进部队将拥有大量的驮马车辆,拥有大编制的骑兵,拥用强有力的步兵,拥有灵活机动的火炮,是可以**作战的集团。向前,向前,这支部队的任务就是勇猛向前,遇城不攻。遇阻则破,做大纵深的突进。
这样的战术扬弃了突破后向两翼席卷的传统战法。一旦通过突破口后,突进部队则会尽量选择适当、无敌方顾虑的路线前进。面对固守城池的敌人时,如无须做战斗时则尽量避免,选择绕开,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情况才实施战斗。至于绕过的敌人则由后续部队赶上肃清之。这支突进的大军将沿近海向北急进,由于水师的策应。他们并不需要太顾虑逐渐延长的暴露侧翼。
战役的最后阶段便是席卷:突进部队在成功抵达目标地区后,也就意味着成功地封堵住了敌人退路。在水师和后续部队的支援下,他们可能会经历比较激烈的战斗,由于推进速度并不如单独的骑兵快速,也会有相当多的敌人在之前便已经逃出去。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阻止满清掳掠大量百姓退出关外,也会堵截住相当数量拖家带口的满人。
一个似是而非的“闪击战”,一个各兵种配合作战的突穿、堵截、席卷相结合的大战役。
当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送到前线,当朱永兴写的长信送到魏王马宝手中时,离预计的总攻时间已不足十五天。
“海兴、东隅(现黄骅)、天津、宁河、永平(现唐山地区)、迁安、抚宁……”马宝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动,沿着近海画出了突进部队的前进路线,然后用力在秦皇岛的位置上用力点了点,“水师将集兵于此海面,牵制山海关清军,或视情况,在陆军掩护下登陆作战。”说完,他扫视了一圈众将,示意他们可以出声发言了。
“依末将看,还是登陆作战更具威力。”晋世子李嗣兴思索着说道:“如果陆战队再加上陆军一部能够堵死敌军从山海关撤退的道路,我军便可以转而攻击遵化,再攻取蓟门,将敌军彻底封闭于京师。”
历史上,皇太极数次入寇中原便走的从漠南蒙古、边墙的路线,如果山海关这条路被断,满清多半也会再从这里逃跑。通州、三河、蓟州、遵化、喜峰口,这是最近便,也是最容易想到的。
李嗣兴所提出的建议更激进,不给满清留一条退路。但朱永兴和总参谋部的计划却是围三阙一,也是比较稳的取胜策略。相比于敌我兵力的比较,分兵抢夺各处关隘,固然有全歼敌人的可能,但军队过于深入,风险也增大了。
要知道突进兵团并不是孤军,后面还有大部队跟进,将攻取天津作为物资补给点,然后才是席卷作战。说是席卷,其实也就是收编降敌,追上一些跑得慢的敌人,或者是拖家带口、携带家财的满人。但在仓惶逃跑之际,清军也就没有时间和胆子敢掳掠百姓,以及将所有资财都安然运出关外的可能了。
逼迫清军从漠南撤退,应该是代价最小的胜利,而且面对败退的满清,察哈尔蒙古肯定会有动作,残兵败将逃回辽东,便再难兴复而起了。
魏王马宝没有说话,朱永兴的信中已经说得明白,只要堵住山海关逼得满清由边墙逃窜。便是大胜。同样,马宝也担心突进兵团缺少掩护部队,而不能达成战役目的。所以,他准备在突进兵团后面,再派出一个军的兵力,让三个师摆出凹形。尽量护卫住突进兵团的侧后翼。
而整个战役的次重点是攻取天津,只要有这个港口,物资运输便有保障,同时也打开了通向京师的水路。到时候,将有两个军的兵力向京师压过去,这样算的话,明军的兵力并不算是过于充裕,或者说是不宜冒险分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骑兵太少。步兵的速度不够快,打乱编制撒丫子穷追的话,一旦被敌人的骑兵反噬,后果很严重。
“末将也认为有陆战队助战,胜券在握。”魏君重先是赞同了一下,但随即又表示反对进攻遵化,“但末将觉得进攻遵化有悬师深入的风险,倒不如攻击山海关。如果山海关一下。我军便可以少量兵力驻守,腾出其余军队的手脚。”
马宝想了想。轻轻点头,说道:“万岁已授权予本王,可以调动东北战区的兵马参战。他们亦有水师,亦有陆战队,亦能运来步兵。嗯,如果有必要。本王也只能下令让他们暂停在辽东的军事行动了。”
“末将认为攻取山海关是万全之策。”夏国相开口说道:“突进兵团约为四万,后冀兵团四万,又有水师助战,应该足矣。山海关被我军控制,则关外之敌不足虑。关内之敌逃不出。如果我军再激进一些的话,还可进兵出关,进入辽西,截击由边墙逃出的敌人。”
“截击由边墙逃出的敌人?”马自德看着地图,伸手点了点,“那要打到锦州吧?好象,好象也不是不行。”
“呵呵,那就打下山海关再视情况而定。”马宝觉得这个布置可以确定,剩下的便是具体的安排了。
突进兵团的组建并不费时,一个成建制的军抽出些步兵,再由其他军中补充车马、骑兵、火炮等等,便可以完成了。从时间上看,是完全足够的。只不过那个秘密武器,使清军军心大乱、兵无斗志的——热气球,却是要加紧布置,毕竟谁也不能呼风唤雨,这风向却是无法预料的。
几名高级将领对突进兵团展开了短暂的争夺,最后是魏王马宝敲定了魏君重的剿朔军,后卫军由马自德的破朔军担任;攻取京师的定为晋世子李嗣兴的征朔军和夏国相统领的荡朔军;而他将指挥灭朔军大部和殄朔军一部负责强攻突破清军防线,然后在各军之后押阵。
计划已定,马宝以前线指挥部的名义不断下达命令,陆军、水师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就等着这最后决战的开始。
………….
一团团阴惨惨的冬天的乌云,在天空中沉重地、徐徐移动,一小块一小块好象是在沉沉的冷冷晴空,不时从乌云缝向下窥视。
火炮在轰然发射,巨响震耳,烟雾弥漫,盖州城的城墙在火光烟雾中颤栗,松垮,崩塌。
东北第一战区在觉华岛和耀州的战略机动使清军疲于奔命,被迫分兵。这使得旅顺当面的清军无力抵挡明军的进攻,金州、复州(现瓦房店市)相继被明军攻取,清军连续败退,最后龟缩于盖州死守。
盖州一下,辽东半岛便差不多全部落入明军手中,离西北方的辽口(现营口)不过咫尺之遥,再过了辽河,便是锦州,直接威胁到辽西走廊;而再向东北方,海城、辽阳、盛京,只有三百多里的路程。
所以,清军集结了三千多人马,死守盖州,等待关内的援军到来,以确保暂时能将明军控制在辽东半岛,不使其进入辽西或辽中。
相比于金州和复州,清军显然对守住盖州更有信心。因为城池比较坚固,天气又日渐寒冷,明军不可能长期顿于坚城之下。
但在另一方面,辽东清军显然也并不十分了解明军目前的战术打法。在凤凰城,八旗骑兵在明军步兵的火枪、火炮面前吃了大亏;在旅顺,八旗骑兵又被明军的骑兵墙所击败;在金州,壕沟、胸墙使清军面对着明军的新兵也损失不小,只能坐视旅顺守军的覆灭。
现在,龟缩于盖州的清军开始领教明军的攻坚能力了。而且,一万多明军已经将盖州城团团围住,断绝了清军生还的希望。
地表冻了,但地下还没有,而就算是再寒冷的温度,冻土层的厚度也不是无限的。在一米以下的土层中,明军工兵用两天时间挖通了爆破坑道,在有力的炮火压制下,坑道口距离城墙不过四百米。
盖州的城门早已被火炮轰得粉碎,砖石木料胡乱填塞着,清军也集中于城门两侧,重点防御这似乎是明军的主攻方向的区域。
于七、杨衍锋在静静地观察,他们在学习,学习这有些陌生的攻城之术。
“弓箭并没有多大的威力啊!”于七感叹了一声,他自小习武,曾以骑术和射术骄傲,但现在,新的武器更加犀利,且不需要经年累月的苦练。
明军架起佛朗机,和火枪兵一起在围城的壕沟里向上轰击,与清军的弓箭对射。城上少量的火炮早已被明军摧毁,连城门楼都塌了半边,而且弓箭对明军的威胁也太小了。
“鞑虏败局已定啊!”杨衍锋点了点头。
他拜在于七门下,便是以为练好武艺能够保国御敌,虽然这对自己的身体颇有好处,但战争的模式已经改变,一个经年累月练出来的高手,与一个只经过月旬训练的平民火枪手,几乎已经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从这样的交换比看,满清无论如何是招架不住明军的人海战术的。
远处红旗晃动,工兵已经埋好火药,就等着一声令下,便要点燃导火索,爆破城墙了。
于七长出了一口气,一道道命令传下去,爆破的工兵、攻城部队、负责掩护的炮兵都整装待发,静等着那声霹雳的爆发。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