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抢救了?”苏樱问,“什么时候能结束?”
“这也说不好……”小周说,“他姥姥这次的病还挺严重的,也不知道……”
“什么?他姥姥?”苏樱突然拔高了声音,惊讶地反问道。
苏樱其实没怎么听过廖修和说起自己的姥姥。
其实想想,好像他们之间的交流,从来都是她讲的更多,而他一向沉默聆听。
在苏樱的印象里,廖修和是跟着姥姥长大的。
“抢救室在哪?”苏樱问。
“啊,”小周愣了一下,才突然反应过来,苏樱和廖修和已经是夫妻,理应关心彼此。
但看苏樱的反应,廖修和应该没有将此事透露。他不小心说漏了嘴,也不知该怎么圆场。
“抢救室不能进……”他一时想不到别的理由,无力地婉拒着。
“没事,”苏樱说,“你告诉我地方就行。”
她不知道廖修和此时是何种心情,紧张或者脆弱,又或者是否需要她。
但苏樱做什么事就全凭直觉去做了,向来不会想太多。
“开始缝合。”
主任医师下令,廖修和沉稳地从器械护士手中接过工具开始缝线,动作干净利落。
“又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啊……”一边的护士长看着监控仪,王瑞芝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却仍然不太乐观。
但这已经是这场手术最理想的结果了。
主任一向信任廖修和的能力,他主刀,而廖修和做一助的手术,一般到了这种环节,他不会再盯着*,而是到一边休息。
但这次,他始终站立在一侧,看着廖修和有条不紊地完成缝线。
毕竟是自己的亲人,廖修和再沉稳,却也没过而立之年,给亲人手术,不会是大多数医生的选择。如果他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什么疏漏,他也好及时补救。
但廖修和的心态还是超出了他的意料。
从多科会诊时的旁听、发言,到急诊手术时的镇定、专业。廖修和始终体现着他作为一名专业医生的素质。
从不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
虽然在外人看来,这样的人会显得有些无情,但对于见了太多悲欢离合的主任来说,这样的心理素质,其实是最适合做手术的。
缝线完成后,助手和护士们又做了一些收尾工作,待到王瑞芝情况稳定后,他们将她从手术床转移下来,推出了抢救室。
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再观察一到两天,才能转回特需病房。
出了手术室,廖修和换回衣服,走出换衣间。
刚才的手术并没有对他的情绪造成什么波动,他目不斜视地穿梭在人群当中,只是在想到不知苏樱醒了没有、有没有好好吃饭时,神情才隐约变得柔和。
“修和。”接到消息的廖修德从公司匆匆赶来,正好看到廖修和从手术室出来,便叫住了他。
廖修和脚步微顿,停下来,转过身,冲兄长微微点头,道:“手术很顺利,已经转到重症监护室了。”
“只是,”他平静地交代实情,“也不剩太多日子了,早点跟妈说吧。”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最后一句话。廖修和的表情语气平静地如同医生将事实告知家属。
纵而病情危重,不过冷静旁观。
“知道了,你辛苦。”廖修德应了一声。
廖修和点点头,就当告别,可刚转身走出两步,却又被兄长叫住。
问他:“股份转让是怎么回事。”
闻言,廖修和站在原地,姿态笔挺,一时没有转身。
轻声道:“也该是你的。”
对于廖修和而言,四岁时被接到乌州,不是回家,只是换个地方寄宿。
不过廖家其他三人对这一点毫无所觉,只当廖修和天性内敛沉默,不善表达。
直到廖修和十八岁以后,廖广天才按照原计划,把这些年来一直帮忙打理的、廖修和生身父母的遗产,交给了廖修和。
包括廖家集团总部百分之五的股份。
这笔股份是早年廖修和的亲生父亲在廖广天初始创业时投资买入,现如今已价值连城。
而王瑞芝在得了阿尔兹海默病之后,尚有五分清醒的时刻,偶然听到舒平提及此事。
这件事,便在这个年迈的、神志不清的老人心里扎了根。
上一次见面,也是廖修和回国后第一次见王瑞芝,老年人以一种近乎乞求的姿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要求他还回那百分之五的股份。
廖修和答应了。
但他其实,对此没有额外的情绪,答应也并非刻意迎合。
只是一直以来也觉*得,对方说的并没有错。
有些东西,无论在别人看来他是否有资格争取,他本也无意拥有。
这是他成长至今始终恪守的原则,在漫长的独行中,学会不索取,学会不在乎。
唯一的一次破戒,不过是因着苏樱一人。
“什么叫该是我的?”
廖修德被他这句话噎了一下。
“你明知道,那本来就是你父亲……”
他顿了顿,没说完,脸上浮现一丝失望,缓缓道:
“修和,你成年后,父亲告诉你你的身世,是想那时候你已长大,是非曲直会有自己的判断。”
“父母对你,与对我,你扪心自问,是否有过半点的区别对待?父亲几次三番劝你打理公司,就是不想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外人。但你呢,又是怎么回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