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盛宠[甜文] 作者:容默
一时之间,林氏成了后宫所有女人的敌人。人们看她的目光,从傲慢、不屑,到嫉妒、愤恨,这样的转变让林氏觉得恐慌,心底却不自觉的生出一种虚荣感——那些女人得不到的,她得到了!从此以后,她不会再是后廷里默默无闻的小贵人,她是唯一获得圣宠的女子,唯一一个!
很快,太皇太后便召见了林氏。皇帝一直不肯临幸后宫,太皇太后这个皇祖母比谁都着急。林氏冒出来之后,太皇太后很是高兴,把林氏叫到身边来亲热地同她说话。
在这之前,林氏都没有被太皇太后正眼瞧过。冷不丁飞上枝头,成了全天下最尊贵女人的座上宾,林氏一时间不免有些飘飘然。
她听见太皇太后慈爱地笑着,同她说:“后宫一直没有妃嫔怀上皇上的子嗣,哀家一直为此担忧自责。如今有你,一切都好了。你这孩子一向进退有度,哀家对你呀,是再放心不过的了。”
彼时的林氏不过是一个初入宫闱的小姑娘,听到太皇太后这样一番亲近信任之语,不由满心欢喜,只觉得自己深蒙皇恩,若是怀不上子嗣,那可真是辜负了太皇太后的厚爱了。
谁知在那之后,皇上却再也不来了。林氏左等右等,等来的却只是各宫妃嫔、宫人们的嘲笑和白眼,和太皇太后失望的眼神。人们都笑她无用,资质平庸,留不住皇上的人,更留不住皇上的心。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林氏还能清楚的回忆起那些难熬的、以泪洗面的日子。从被人捧到高处,再重重摔落,摔的粉身碎骨,那种滋味绝不好受。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春日的早晨。林氏那些日子心情烦闷,本就没有什么胃口,结果御膳房的人见她失宠,又送去些油腻食物,让人一看就没什么食欲。林氏只瞧了一眼,就恶心干呕起来。
当时她也没多想,只是心情愈发的沮丧。两个随侍的宫女,一个关心她的身子,问她要不要请太医,另一个却是将白眼一翻,连避人都不避,便讽刺她矫情。
林氏自是没那个心情叫人去请太医了。她屏退所有下人,一个人缩在寝宫一角,默默地垂泪。
等到她有孕之事被人发现,已经是两个月后,林氏开始显怀的时候了。
林氏的境遇,再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帝来看过她几次,虽然话不多,却叫林氏受宠若惊。泰安殿那边的赏赐,更是源源不断地送到林氏这里来。林氏被加封为昭仪,诞下皇长子之后,更是被封为贵妃。一时之间,竟然越过李惠妃,成了后宫里位分最高的女人。
起初,林氏不是没有过一点点虚荣心膨胀的。经历了那么多冷漠和嘲讽,她终于走到了后宫的最顶端,林氏不免有一种终于熬出头的感觉。可是惠妃的到来,如一盆冷水般,兜头砸来,毁掉了林氏苦心建筑的美梦。
惠妃当时位分虽不如林氏,可她身后有李家和太皇太后做靠山,向来在宫中横行,不把旁人放在眼中。面对软弱的林氏,惠妃更是肆无忌惮,直言道:“贵妃娘娘,难道你当真以为是皇上和太皇太后喜欢你,才让你坐上今天这个位置的?”
林氏惊慌地看着她,“惠妃这话……是什么意思?本宫听不明白。”
“呵,”惠妃冷笑一声,寒声道:“林贵妃,你还真是愚不可及啊!难道你不知道,我朝素有‘去母留子’之制?皇上不过是舍不得本宫这样出身好的妃嫔去死,才会选中你,做一个生育皇子的布偶。你不过是皇上和太皇太后手中的一个傀儡罢了,皇上要你生,你就得生,要你死,你也得乖乖的去死。”
惠妃将那个“死”字咬的极重,听得林氏心惊胆战,浑身战栗,手脚发凉。
她本能的排斥惠妃所说的每一个字,可否认的话就在嘴边,她却是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难道……难道这不是真相吗?皇上对她,根本半点温存也无,给了她超乎常人的高位又如何,不过是为了在她临死之前给她一些补偿罢了……如果贵妃之位的代价就是她的性命,林氏宁可不要这个贵妃的位子!
堂堂贵妃,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替死鬼罢了!
林氏心如刀绞,低声道:“惠妃说这些话,目的何在?”
惠妃见达到目的,满意一笑,“贵妃娘娘可不要误会了我,我今日前来呢,其实是想同你结盟的。若你愿意在你死后将大皇子过继到我名下,我可以帮你在太皇太后她老人家面前求情,让你多活几年,你以为如何?”
林氏苦笑一声,“听起来,倒当真是个不错的提议……”
惠妃喜道:“那你是同意了?”
林氏摇摇头,“现在就说这些话,是否为时过早?皇上还年轻,他还会有很多妃子的,能诞下皇子的,不一定只有我一个……”
惠妃见她冥顽不灵,嘴角的笑容逐渐冷却,“你可不要不识抬举。我的话已经说到这儿了,你自己好好考虑一下吧!”说罢转身离去,气势凌人。
自那日起,林氏的心理又有了巨大的转变。她看着襁褓中的婴儿,做出了一个对自己、对孩子或许有几分残忍的决定。
她决定疏远这个孩子,并且将他养歪,让皇帝绝无立大皇子为太子之心。
并且,她要将皇帝心上人之子推上太子之位,让皇帝也尝一尝她此时所面临的慌乱和恐惧。
没错,她已经不爱他了。元谦曾经是他心中高高在上的天神,是她的一切。可现在……
林氏对着铜镜,泠泠一笑。
她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懵懂无知、胆小怯懦的小姑娘了。
转眼几年过去,在林氏的精心策划下,大皇子果然养成了喜怒无常、目中无人的个性。太皇太后和皇帝对他都很失望,甚至避而不谈。林氏犹然不放心,在皇帝和太皇太后决定迁都之际,纠合一众大臣,以大皇子的名义坚决反对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