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精品文学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20节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20节

    “想入三省六部、九寺、御史台的官员,报国考;欲出京到州县为父母官的报州考。”
    “所报不同官职,资考之题亦不同。”
    “以六部为例,由各部尚书亲自出题。”
    “正所谓量才用人。若只是吏部统一出卷,未免有失偏颇。”
    “譬如有的候选官,或许不长于经史子集,倒擅城池修浚,土木缮葺,那便可以去报考工部,去答由工部尚书所出的题卷。”
    姜沃笑道:“也省的其余署衙,总是抱怨吏部分给他们的官员不合用。”
    不如让各部门按所需人才出题,招自己的公务员去。
    吏部只负责统一汇总考试,还省了吏部总遭人埋怨。
    *
    帝后听完,都道这是个好法子。
    姜沃感叹:她只是来源于考试制度太过完善,而且内卷又太厉害的后世而已。
    想想现代,要考个基层公务员有多么难,要复习学多少科目。
    真正做官,自然应当储备更多知识才是。
    尤其是州县官,远离京城御史台等监督机构,又直接接触百姓。是真正的一方父母官!
    若无才能,又为了政绩胡乱施为。苦的自然是百姓。
    媚娘见姜沃说了良久,
    还让人上了清凉的药茶上来。
    在姜沃喝药茶的时候,媚娘自己又细读了两遍‘报考制度’,忽而一针见血提出一个问题。
    “你说,让各署衙的官员来出题,吏部只负责考——那如何能保证这些朝臣,不会碍于人情泄露资考之题以徇私?”
    见姜沃还在喝茶,媚娘就点裴行俭回答。
    裴行俭不是没面圣回过话,但面对皇后回话,这真是第一次。
    他起初还略有点拘谨,说了两句后就自然多了。
    “皇后容禀:关于此事,下官与姜侍郎商议了几个法子。”
    “一,各署衙只有一人可出题卷,若有资题外泄,他自己首先便要担过失。”
    “二,各部提交四份题卷,具体考哪一份,吏部临时抽取。”
    “三,每个候选官参加资考时,都考两门:吏部出一份‘常卷’,考些每个入仕为官者都该知道的‘常识’;各署衙再按照官职所需之才,出一份‘特卷’。”
    媚娘颔首赞许。
    如此一来,比起从前吏部为‘天官’,掌握天下官吏选授,其实吏部的权柄是小了的。
    而最终吏部能交出这样一份‘资考授官制’——
    媚娘转向一直闭目听着的皇帝:“足见陛下慧眼,未曾看错人。”
    吏部此番全然是公心,未有私心。
    皇帝睁开双目,眼中亦多有嘉许之意,尤其是多看了两眼裴行俭。
    对姜沃,他已经太熟悉了。
    倒是裴行俭,姜沃之前举荐他时,皇帝还持有一定保留态度。但此番,这位出身河东裴氏的世家子,能做到这一步,皇帝自是赞许。
    皇帝道:“可见两位爱卿一心系国,凛然英风。”
    “今岁试行此‘资考制’后,朕必有功赏。”
    姜沃与裴行俭起身谢恩后,姜沃又提起王老尚书的功劳。她与裴行俭都是还是吏部新人,如此大的改动,若要吏部上下一体完成此事,非得有王老尚书这座泰山石不可。
    且他老人家‘心绞痛’过后,到底赞同了这份奏疏,并且已经先与六部里其余五部尚书,各要了一份【显庆二年x部考录官职要求】
    姜沃以发传单的架势,将五份‘
    公务员招考要求’,递到帝后手里。
    **
    英国公府。
    李勣大将军作为尚书左仆射,吏部的动向是瞒不过他的,姜沃也没有瞒过他,而是积极请大将军给提意见。
    尤其是大将军自家就有符合条件报考的子孙。
    于是李勣手里,也有五部的‘招考要求’。
    此时他问长孙李敬业,今岁若是报考,想要去哪一处。
    李敬业先是茫然。
    茫然过后,又很快胸有成竹道:“祖父,我觉得哪一处署衙都成。”
    李勣面无表情,拿过了户部辛尚书的招考要求,开始念起来:
    【户部掌天下井田、徭赋、职贡等诸事。故,需在署官员熟记相应律法、擅于统筹各署衙赒给经费、熟知大唐疆域十道、三百余州的人口、贡赋、徭役之事。注:急需精于算学的算官十人】
    户部辛尚书,直接借此机会,向皇帝和吏部要人了:户部每年多大的工作量啊!
    辛尚书还抓紧机会跟王老尚书告状:“别的不说,老尚书只看原来令侄王侍郎,动不动就坐在这里耽误我们户部的差事,也该多批给我几个官员名额才是!”
    守旧的朝臣,还在抱怨今年只有五百个‘新官’名额,机灵的朝臣如辛尚书,已经开始琢磨怎么从这五百个人里,多给自家部门划拉几个名额和中用的人才了!
    而此时,听完户部官职要求的李敬业:……这些词听起来好陌生啊。
    李勣见长孙被问住了,就问最基础的道:“朝廷去岁新修的井田政令,你背的出吗?再有,我不是让你去国子监后,也得报一门算学吗?你学的如何了?”
    李敬业恨不得把头埋到领子里去。
    李勣也未追究,继续道:“你觉得自己六部都可入?好,来看看其余几部。”
    【礼部掌天下礼仪典仪、祠祭……】
    【刑部掌天下刑名、律法、讼狱……】
    李勣直接问道:“赵国公所编的《永徽疏律》三十卷——不说记诵,你全都通读过吗?”
    李敬业听得眼前直冒圈圈,连忙道:“兵部!祖父我想去兵部。”
    兵部的话,李勣大将军根本无需念稿,所需官员皆在他心中,他直接道:“兵部掌武官选授、更掌天下军伍、士卒、边境、关隘、山川……”
    李敬业再次闭嘴。
    李勣继续道:“当年我掌兵部时,最缺的便是职方官——先帝开疆扩土,大唐疆域屡屡外扩,四夷来服。按理来说,各州府舆图三年就该重造一回,然实少擅测制舆图之人。”
    他目如寒刃,问眼前这个终将要担起英国公府的长孙:“你能够任其职吗?”
    李敬业郁闷道:“那祖父,我之前学的经史子集都没用吗?”
    李勣摇头:“不,那是你能够学会这些庶务的基石。”
    李勣合上从姜沃处拿到的‘各部授官考制详要’。
    换了认真的口吻:“此时不能够,不要紧。你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去苦学!”
    “你要记着,为将帅,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为官者,一人无能,万民受苦!”
    李敬业叩首应教。
    李勣则继续低头看着姜侍郎这封奏疏上,还提出一项‘守选制’。
    不由在心内琢磨道:姜侍郎提出守选制,是想让候选官在这三年内,精学报考署衙所需的学问?
    还是,另有他意?
    **
    贞观殿。
    姜沃与帝后二人笑道:“今年就提出‘资官守选制’,三年后才能考试,自然是为了吓唬人的。”
    “但,也是给他们做个心理预期。”
    守选制,其实是帝后二人提出来的。
    主要针对的就是荫封子弟——
    勋贵子弟,满十六岁可得荫封,所以李敬业三年前,不过十六岁少年郎,就能够被李勣安排到兵部去做实职官。
    可随着荫封子弟越来越多,哪有这么些实官职可授?
    帝后二人就想到了守选制。
    而且还想的特别绝:进士及第守选三年便能参加吏部铨选资考,荫封子弟则需至少七年才能参加![1]
    这便是当时姜沃给裴行俭透漏的皇帝心意。
    帝后二人早就说过,裁官只是手段。
    而他们真正想达到的目的——
    “朕希望,十年后,朝臣中士族、勋贵出身者,哪怕以荫位得官,
    却也觉不由进士入仕,终不为美。”[2]
    当科举考试得官在世人眼中的重要性,渐渐能够比肩,甚至在数十年、百年后,能够压过世家出身的重要性。
    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
    随着吏部要【资考授官】的传言和消息越来越多,越来越详实。
    而皇帝又明显是铁了心支持吏部此举——
    世家勋贵们忽然觉得:从来没有这么一刻,怀念起曾经的太尉长孙无忌!怀念起他在朝上一言劝服皇帝的旧事!
    其实,惦记长孙太尉的不止一人。
    还有皇帝。
    姜沃奉旨来到贞观殿的时候,皇帝正手把手教女儿写字,见姜沃来还摇头笑道:“朕给安安寻了许多字帖,尽是书法大家的。安安却是最喜欢褚遂良的字。”
    姜沃颔首:甭管前宰相、现爱州县丞褚遂良做官如何。他的字实在是清朗秀劲。
新书推荐: 人到中登(阴阳师同人) 两王相亲(1v1 古言) 被反霸凌系统攻略了(校园nph) [红楼同人] 红楼之穿成万人嫌贾环 [综漫] 审神者旗木先生 [文豪同人] 二代火影的mafia首领生涯 [莲花楼同人] 莲花楼之来日方长 [综漫] cos魏尔伦的我穿进了咒术剧场 [莲花楼同人] 莲蓬哥哥活下来了 [综漫] 马甲今天也要和本体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