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归 作者:我想吃肉
卫希夷站住了,转到头来气鼓鼓地看着母亲。
出奇地,女杼并没有生气,平静地望向她:“希夷,你该长大了。这是我第三次逃难了,我的命,是我姐姐换来的,当年,虞王兵临城下的时候,我也是这么不管不顾的跑回去,然后她为了救我就死了。”
卫希夷一双眼睛“piupiu”地亮了起来:“娘,你说姐姐现在没事儿?”
“我不知道,”女杼诚实地摇头,“你该长大了,她有事没事,你都不该受影响。如果城里没事儿,王没事儿,再等三天王城安定下来,咱们就回去。如果王有事儿,咱们就走。咱们活着,哪怕他们出事儿,还能回来报仇,如果连你们都死了,太后和大祭司就成功了。”
女杼说得十分冷酷,卫希夷呆呆地张圆了嘴巴,像一条呆头呆脑的青鱼。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女杼道:“过来,把斗笠戴好,我告诉你要怎么做。”又拽起卫应,母子三人到了一株勉强能遮雨的大树下面。
从怀里摸出一条带着体温的帕子,将儿女的斗笠除下擦去头发上的水,再顶上斗笠遮雨。母子三仿佛树下的三株蘑菇,蹲凑在了一起,卫应疲累不堪,小脑袋开始一点一点的,女杼将他晃醒,让他一起认真听。
“这个地方,如果王都控制不住了,那就不是我们能安稳呆的了。我也不是蛮人,从北方逃过来的,我的家乡原来被老虞王征服,如今他死了,咱们又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们又还小,我带你们回北方去。你们的哥哥随着太子也在北方,先去找他,等你们长大了,想回来再回来。”
“娘的家乡?在哪里?”
“城南也有一条河,东西自有一条矮山,在背面合拢。山和河的中间,是一片平地,从山看,像个剖开的葫芦,所以叫瓠城。从这里往北再往西一点儿,在申国的北面,”女杼长叹了一口气,“等吧,不久就会有人出来了。也许,咱们不用去了呢?”
卫希夷忍不住往王城的方向望去,被树林遮住,什么都看不到。休息一阵儿,女杼缓了过来,抱起儿子,低声问女儿:“还走得动吗?”
“嗯。”
“咱们悄悄去路边儿,就说也是逃出来的。记着,先看他们的衣裳,是蛮人你就说土话,是外乡人,就说正音雅言,听懂了吗?”
“嗯嗯。”
母子三人收敛气息来到了路旁,工升起的火堆已经灭了,冒出缕缕淡青的烟。卫希夷耳朵忽然动了一动:“娘,有人唱歌!奇怪,像是结亲时的歌儿。诶?怎么城里着火了?有烟!”
女杼心里咯噔一声,急道:“快,离开这里,不要站在火堆旁了。”
“怎?”
————————————————————————————————
谜底不久便被揭晓了。
母子三人陷身在火堆不远处的树后,不久便等到了新一拨逃难的人群,他们有的穿戴尚可,有人却只有一顶斗笠,有的连斗笠都没有,随雨浇淋。一看他们的衣裳,卫希夷心里也咯噔了一下。
几乎全是着的改良后的曲裾衣裳,都是外乡人!
凶多吉少了!
女杼将儿子交给女儿,自己上去打听。来人只顾逃命,扯了三个人,都被挣开,最后一个还将女杼推了个踉跄。女杼拦住的第四个,是个身形瘦小的妇人,听她问城里情状,一时摆脱不得,匆匆地说:“王宫里着火了,王子喜立起了旗杆和火堆,蛮人都围着他和他要娶的姑娘跳舞唱歌了,我们这才得空跑了出来。”
女杼手一松,妇人奇怪地看了她一眼,跑了。
卫希夷见母亲样子不对,小心地推了她一下:“娘?”
女杼缓过气来,猛然道:“走!跟上他们,一起逃,山高水长,有伴儿能好些。”
“?!!!!”
迷迷糊糊地,卫希夷又被领了走。前面一群人里也有妇人,也有背小孩儿的,她们没被拉下太多。直到遇到一条河,河水上涨,一时寻不到渡船,队伍才停了下来,落在后面的人慢慢追上,大家犯着愁、想着办法、互相交流着信息。
卫希夷才明白——她姐姐和王子喜,死了。
————————我是倒叙分割线—————————
那是蛮人很多年没再用过的一种婚俗,蛮人旧俗,如果一对男女相爱,又出于种种原因——多半是各自的家庭不同意——便树起旗杆,燃起火堆,穿上最美的衣服、戴上最美的首饰,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大碗地饮酒、大声放歌,围着巨大的火堆与前来参加婚礼的人一起跳舞,然后双双吊死在旗杆上。
火堆最终成为新婚夫妇的婚床与坟墓。原本再反对的人,此时也只能给予他们祝福,两家即使原是仇敌,也都要承认这桩婚事。所有的敌视,都在火光中消逝。
唯一的,可以对抗一切礼俗、涤除一切反对、吸引所有注意力的办法。
自南君发家开始,因为青年们纷纷入伍,无论是青壮的男子,抑或是部分战力过人的女子,作为战士都可以用敌人的首级来获得自己的话语权、分到足够的战利品来证明自己可以维持家计,这样需要以死亡为代价来完成的婚礼少之又少。这样的仪式,希夷从生下来,就没再见过了。
察觉到蛮人与外乡人的矛盾时,喜便开始认真了解蛮人的一切,在父亲身陷包围、羽挺身而出的时候,他迅速地做出了决断:死也要娶这个媳妇儿,死也要为父亲除掉危险最大的大祭司,死也要为两人的母亲们争取逃亡的时间。在马背上迅速地向羽说出自己的决定,喜屏息问道:“你怕吗?”
羽将泛红的面颊凑到他的唇边:“我们不会被拆开、父亲平安、母亲和妹妹远离危险,你该问我,高兴不高兴,开心不开心。”
喜将唇印在妻子的脸颊上,热热的,昂首大笑:“好!咱们成亲去!”
婚姻与死亡,是蛮人生活中的大事,值得放下手中一切的事情。尤其,这桩婚姻干系到连日的暴雨。一旦最大的违反雨神命令的人站了出来,立起了旗杆,被激起的群情一下子便找到了发泄的地方。当初义务帮工建立祭坛时有多么的热心,现在帮忙烧火就有多么的热情。
大祭司始料未及!彼此她正站在祭坛前,等着群情激愤的蛮人们将破坏祭祀的王子揪过来,利用狂热的气氛,打击喜的自信,使他当众低头认错,完全听话。万万没想到,喜来了这一招。
当你要利用人们不假思索的狂热时,就要承担这种“不假思索”的后果。因为不假思索,他们相信了大祭祀,也因为不假思索,他们围绕着喜与羽唱起了歌、跳起了舞。这是与祭祀同样神圣的活动,焉能破坏?休想再趁此机会将激愤的人群引导着去攻打王宫。
不能一开始便说要杀了王,南君的威信可以吓阻所有的百姓,只能在逐渐升温的狂热氛围里,一步一步让百姓失去思考的能力。现在,温度升上来了,却被导向大祭司不愿意见到的地方。而她也和南君一样,明知对方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却对无数百姓无能为力——他们失控了。
喜携着羽的手,含笑登上了祭坛,在大祭司猝不及防的时候,单手扼住了大祭司的喉咙,大祭司被战将有力的手掌攫住脖颈的时候,反抗的力量显得那么的微弱。
“咔!”颈骨断裂的声音,然后整个祭坛都只能听见雨声和浇灌了油脂的篝火燃烧的声音。从大祭司到刚才还在呐喊的普通人,都没有想法喜会当众行凶。
松开手,大祭司像一袋豆子一样滑倒在雨湿的祭坛上,喜挽着妻子的手,大声宣布:“唱起来吧,跳起来吧,给我们祝福吧!”
人群再次激动起来,除掉阻拦娶妻的人,用最热烈的方式与心爱的姑娘结为夫妻,多么符合习俗!
【但愿你们能够逃离,我们在这里等候你们的归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更
☆、第32章 第二更
逃难的人里,颇有几个能人,男人们伐下儿臂粗的树干,用藤条编成了木筏,勉强可以渡河。并不清楚蛮人在王子喜死后会不会追上来,也顾不得安全与否,一行人匆匆地上了木筏。女杼带着两个孩子,逃难的时候看起来就是累赘,她也不敢拿出细软来给人,怕被贪心的人惦记,只能等着,看哪只筏子有空,带儿女上去。
卫希夷不再吵嚷着要回去找姐姐了,默默在缩在筏子一角,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火光腾起的方向。女杼怕她掉下去,扯扯她的袖子,低声道:“抠住筏子,一会儿就过去了。”
“我会回来的,这些人,一个我都饶不了!我要让世间再没有讨厌的大祭司!”女童恶狠狠的誓言将筏尾撑筏的男子逗得一阵笑:“你还想回来呐?这地方呆不得了。就算大祭司这事儿不成,也得乱上一乱的。另寻个安稳地方谋生吧。”
女杼趁机问:“这位兄弟,你要去哪里?”
“我听说,申王那里就不错,可惜有些远,荆伯就在北面不远,倒是正好。”
荆伯是与南君挺不对付的人,是以百姓们也知道荆伯的大名。平素说起来,将荆伯祖宗十八代都黑过一遍,此时为了活命讨口饭吃,也顾不得平日里骂过荆伯阴险奸狡、贪婪残暴了。女杼低头想了一想,荆伯那里,倒不是不能去,荆伯的地方离这儿近,万一丈夫女儿侥幸得活,也容易打听得到消息。便决定拿荆国作暂且落脚的地方。
于是不再吭声,却不停地将儿女身上的蓑衣裹得紧些再紧些,怕他们吹风受寒,逃难的路上病了,真是老天都在催命了。
然而自王城至荆国,道上也不好走,当初姜先有车马护卫,还走了很久,这一群人,既无车马,也无粮草,且有累赘。雨天走得半不快,直到天黑,也没见到应该很快就走到的村落。这一天夜里,众人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土地可以和衣而睡,只能相携赶路,走到大半夜,又遇到了一片树林,才在林子里寻了几棵巨树,勉强在树根附近找了点没有泡在泥水里的地方,倚着树木勉强合眼。
整个队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暴雨让许多原本可以食用的浆果被打烂在了泥里,也许多原本可以被捕获的野物躲到了犄角旮旯里不易捕到。卫希夷趁人睡了,悄悄起身,掏掏摸摸,在几株大松树下寻了一兜松菇,悄悄拿来了给女杼和卫应:“没事儿,我跟爹巡山的时候看到他们拿过这个。”
没有条件生火,只能生啃,略安抚了一下火烧火燎的胃,想要再多,可也没有了。女杼也不敢多食,自己先吃了两个,试试没反应,才让卫希夷:“轻点儿吃。”接着喂了儿子两个。
到第二天上,曾对女杼说过王城情况的瘦小妇人便病倒了,她的丈夫背着她走了半日,也背不动了。雨还是没有停,妇人丈夫的步伐也慢了下来,不停地有人从他们的身边超过,妇人低声让丈夫放她下来,男人十分不肯。女杼也牵着女儿、背着儿子超过了他们。
半夜,又一处深林,妇人的丈夫终于背着她赶了上来。卫希夷悄悄给两人塞了几个松菇,又缩回女杼身边装蘑菇了。
一行人路上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到了第三天,那妇人的丈夫也病倒了,队伍沉默地抛下了他们。女杼脚下开始不稳了,卫希夷倒是还精神,卫应也一声不吭。然而卫希夷仍然着急,生怕女杼也倒下——她是没办法背得动母亲的。她能做的,便是抢过母亲和弟弟的包袱,一共三个包袱一股脑儿背到自己背上,再覆上蓑衣,背上鼓鼓的,远远的看到像只小乌龟。
幸亏到得第五天,天快黑的时候,远远看到了一处村落。众人惊喜万分,一齐奔了过去,却发现寨门紧闭——村寨里的人以为他们是要来攻打劫掠的盗匪。
几经交涉,看到这一群人里夹带妇孺,不像强盗,村寨里才打开了寨门,准许他们进入。寨子里的人并不多,百来户人家,这一支小小的队伍足有几十号人,他们的到来让村寨也热闹了起来。
女杼并不想进入蛮人的村寨,因为不知道他们的态度——万一也与王城的蛮人一样,怎么办?她留了一个心眼儿,扯着儿女走在最后面。没见队伍受到攻击,才放心地步入寨内。
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年纪的孩子,既缺乏攻击性,又意味着很可能留下来,这样的组合是受欢迎的。女杼谨慎地挑选了借居的人家——一个寡居的老妇人,将儿女带到老妇人的吊脚楼里,女杼才露出两天来第一个略微松快的表情。将手上一串绿松石的手串作为谢礼送给老妇人之后,母子三人得到了更加热情的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