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作者:有限无敌
这时候一个大能人洪承畴出场,崇祯命他继督陕西改用“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各部农民军先后东进,崇祯四年至六年,活动中心移至陕西作战亦由极度分散,各自为战发展为相对集中,互相呼应。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号称36营,一度破大宁、泽州、寿阳等城。
崇祯六年冬,高迎祥等24营10余万人突破官军包围,转进至豫西楚北,正式进入中原腹地,农民起义大势已成,根本不是三年五年能扑灭的了。在进入中原以后,农民军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chā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xing质的流动作战。中央政府为改变“事权不一、相互观望”之被动局面,改用“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
崇祯七年,以陈奇瑜为五省总督,统一指挥陕晋豫川及湖广官军,由四面分进合击,企图一举尽歼各部农民军。农民军相继转进汉中,围剿落空。崇祯朱由检撤陈奇瑜,以洪承畴继任五省总督。当其调动官军入陕,重新组织围攻时,除李自成仍坚持流动于陕甘外,其他各部再次转进hn现在是崇祯七年六月,我们的主人公朱宏三在干什么?
朱宏三今年十五岁了(古人算虚岁的),在前年终于有了财权,母亲赵春花这几年越发的老迈。其实母亲年纪不大,刚刚三十四岁。但是在明朝那个医疗条件下人均寿命刚到三十五岁,三十四已经属于老年了。赵春花这几年的精力越发的不够用,发现儿子已经长大了,就把家里的财权全部jiāo给了儿子。
朱宏三用二百两银子在城外买了一个农庄,有五间房子,自己又建了五间。这里将成为朱宏三在大本营。铁牛的父亲去年已经去世了,朱宏三买下铁牛的铁匠铺,现在铁牛是给朱宏三打工,在农庄里全力制造朱宏三设计的武器。
这时朱宏三已经建成了后世小炼钢厂,在后世朱宏三就已经证明用木炭和生铁制品是可以炼出钢材来的,缺点是很难把握材料的比例,所以每次能出什么钢完全凭运气。
朱宏三决定采用一种转炉侧吹法进行炼铁,采用转炉侧吹法,要添加一定比例的熟铁。比例大概是生铁75%,熟铁25%,另外需要极少量的沙子和小苏打,因为中国的铁矿都是硫铁矿,这样练出来的钢材发脆,沙子的作用是造成酸xing炉渣,吸走生铁中所含有的磷,小苏打的作用是进行脱硫处理。
朱宏三发现硅藻土之后,烧制成耐火砖。并在农庄里建成了一座化铁炉,这座圆形的熔铁炉不大,却比转炉要复杂的多。因为转炉要求从化铁炉出来的铁水必须达到1380摄氏度。这一温度是一般燃料难以企及的,在没有蓄热室之前,人工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250摄氏度。
要达到这个温度,就必须把冷鼓风换成热鼓风。这就是所谓的“蓄热室”。热鼓风的概念是英国人尼尔森发明的,1829年应用于格拉斯哥的铁厂。
朱宏三采用的蓄热室的技术水平大体和1850年的英国钢铁厂相当,采用的是铸铁管式热风炉。冷鼓风从鼓风管总管上支管通到每一个加热炉,并经过位于火上的拱形铸铁管进入到换热室另外一侧的管子中,然后再进入化铁炉的风口。
整套装置被密封在一个用砖和耐火材料砌得很厚拱形加热炉内,以保存和反shè尽可能的热量,鼓风被直接加热之后,温度能升高到300摄氏度,足以熔化铅。再加上另外一个措施是废气加热,从熔铁炉顶部用陶瓷管道将炼铁炉的废气引出,从上部进入蓄热炉,再从下部的废气口排出。
没有蓄热炉,也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但是在生产效率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根据英国人的计算,早期的蓄热炉,将送风提高到300多摄氏度,同样多的燃料铁的产量比冷鼓风增加了3倍。
炼钢炉基本上完工了,下一步,则是炼焦。朱宏三前期用的是木炭,但是焦炭还是最理想的燃料。炼钢朱宏三知道怎么办,毕竟以前的冶金专业的知识还没丢,但是炼焦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