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三千家丁

    没有黄得功坐镇还真不行。
    既便有黄得功在,这次整军也还是出现岔子,高杰旧部的好几个镇都发生了不同规模的哗变,有几个参将甚至公然想拉走队伍去投建奴。
    因为他们已经预见到,即将丧失手里的兵权。
    崇祯的这次整军,明显是奔着武将们的兵权去的。
    还有好几个总兵的家丁煽动兵变失败之后就趁乱跑了。
    不过最后,在黄得功六万大军以及一千夷丁的震慑下,崇祯还是迅速平息事态,并且斩杀了六个把总及二十多个哨官。
    花了两天,整军初步完成。
    除了黄得功麾下的十镇只是每镇平均核减一千人外,其余十八镇边军均以哨为单位打散建制,然后重新进行混编。
    也就是说,哨以上军官的岗位全部进行了调换,总兵麾下的副将、游击、参将啥的都是从其他镇调入的,副将、游击以及参将麾下的把总也是其他营调入的,把总以下的哨官也是从其他总调入的,全都打乱混编。
    只有作为基本作战单位的哨以下没进行混编。
    相比之下,对二十八镇的兵力进行平均调配反而不算什么事了。
    不过这次整军对底层士兵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他们还是一样爱戴崇祯,因为从士兵的角度,崇祯的确算得上是好皇帝。
    因为崇祯不光给他们行饷,还给他们饱饭吃。
    但是整军对军官以及高级将领的影响就很大。
    尤其是高级将领,不光是身边的家丁被剥夺,麾下的军官也是其他各镇调入的,这一来如果没有皇帝的旨意,根本连一个兵都指挥不动。
    重新再培养亲信?鬼知道要培养到猴年马月。
    而且手里没有粮饷发放权,就算你是总兵也没人鸟你。
    通过这次的整顿,崇祯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住了十八镇。
    因为他真正抓住了钱袋子。
    不过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那就是战斗力出现下降。
    这一次整顿使得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肯定会削弱战斗力。
    但是明军的战斗力已经弱到一定程度,所以崇祯也不怕再削弱几分,而且只要饷银以及后勤能够跟上,战斗力很快就能得到恢复。
    至于黄得功的十镇,崇祯暂时不打算动大手术。
    因为这十镇肩负着首战的重任。
    整顿完成,黄得功就带着十镇北上去了夏镇。
    剩下的胡茂祯、王遵坦等十八镇也迅速行动起来。
    十镇驻守徐州,八镇移驻邳州,作为黄淮防线的左右支撑。
    然后这十八镇边军就以徐州城、邳州城为圆心,也开始全力修铳台。
    崇祯自己带着一千夷丁以及单独编为一镇的三千家丁也驻防在徐州,但是从始至终住在城外的军营内。
    崇祯其实也是个狠人。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能吃得起苦。
    隔了一天,运军的第一批漕船终于也抵达徐州。
    这批漕船不是从扬州出发,而是从山阳出发的,所以最快到达徐州。
    随同运军抵达的,还有200多艘漕船及4万石军粮,有了这批军粮,崇祯终于可以稍稍松口气,终于不用唱空城计了。
    因为徐州府库里的存粮就快要见底了。
    14万大军人吃马嚼,可不是个小数目。
    14万人,每天得吃掉将近2000石粮食。
    还有2万多头驴子、骡子、牛以及战马,每天得吃掉20万斤干草,每匹战马每天还得额外吃掉5斤左右精料。
    总之粮草的燃眉之急已经解除。
    整个徐州防线的防御部署也基本安排好。
    崇祯终于能空出时间为三千家丁选一个合适的总兵。
    可是崇祯把身边的勋贵和武将捋了一遍,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论忠诚,驸马都尉巩永固他们四个对大明都很忠诚,但是能力不行,这四个赴难勋贵就没一个能打。
    论能力,胡国柱是可以胜任的。
    胡国柱虽然年轻但却身经百战,弓马娴熟还会统兵。
    但是让崇祯把三千家丁交给胡国柱他是绝对不敢的,至少短时间内,胡家父子是绝对不能够重用的。
    鬼知道他们会不会带着兵逃跑?
    至于兀把炭、猛可兔等十夷将,能力当然也是足够。
    但是兀把炭他们是蒙古人,而三千家丁却都是汉人,而且都是身手高超、自视甚高的汉人,兀把炭他们很难驾驭得了。
    剩下的就是许定国、丁启光这样的货色。
    这些人能力不足,忠诚也够呛,所以肯定是不行的。
    崇祯找了一大圈,发现就只有兵部员外郎金铉合适,金铉知兵而且弓马娴熟,对于大明的忠诚也是不容置疑。
    唯一就是,金铉是文官。
    大明的文官对武将是很鄙视的。
    比如李如松都当到了提督,可在文官眼里仍是莽夫。
    又如戚继光都当到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可一样还是被文官群体瞧不起,见了文官仍需谨小慎微,一个七品言官就能够拿捏他。
    所以崇祯不确定金铉肯不肯当这个总兵。
    再有就是,崇祯也担心文官群体会反对。
    因为在“崇祯”的记忆中就曾有过这样的一次先例。
    前河南巡按御史张任学就因为那些援剿总兵不愿意进兵讨贼,一怒之下主动由文官转为总兵,结果遭到了文官群体的激烈声讨。
    所以崇祯准备搞一个暂摄总兵督察军事。
    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先征得金铉本人的同意。
    结果金铉的反应却出乎崇祯的意料之外。
    “臣愿意。”听崇祯说完,金铉就不假思索的说道,“只要大明需要,圣上需要,别说是让臣暂摄总兵,便当个把总臣也是毫无怨言。”
    “爱卿今天说的话朕都记下了。”崇祯欣然点头道,又说道,“不过,这些家丁都是骄兵悍将,你可能需要多花点心思敲打。”
    “臣谨记。”金铉拱手一揖又说道。
    “圣上如果没别的吩咐,臣便去履职了。”
    “去吧。”崇祯欣然说道,“别忘了替朕转告那些骄兵悍将,给他们发的是双饷,月饷为四两,行饷依然双倍,战饷依然可以拿三倍!”
    重赏才会有勇夫,精兵是用重金堆出来的。
    有金铉暂摄总兵,三千家丁的成军指日可待。
    有了这三千家丁再加一千夷丁,黄淮防线就又多一重保险。
    因为既便是局部战场出现危险,这四千精兵也能及时堵漏。
    花了半个月时间,终于将徐州防线理出了一个头绪,夏镇、徐州还有邳州三处的重点防线也在紧锣密鼓打造,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下山东的问题。
    现在时间已经是五月廿六,再过四天就要进入到六月。
    史书记载,多尔衮在六月间分别派遣吴惟华、王鳌永招抚山西以及山东,但是具体是哪天并没有记载。
    所以如果想要与建奴争夺山东,就得动手了。
    崇祯便又开始扒落眼前的人手,一起溃围的几个文官除了金铉、王家彦,都已经留在了南京,四个勋贵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查案还行,让他独当一面当个山东总督,那肯定就是在害他。
    挑来挑去,还是没有一个堪用。
    就在崇祯想着要不要发急递让南京调个人来的时候,高起潜兴冲冲过来。
    “锵!”两个夷丁上前一步拦住高起潜,并将明晃晃的弯刀架在他脖子上。
    “万岁爷。”高起潜急得跳脚道,“太子!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有消息了哇!定王还有永王也有消息了!”
    “太子?”崇祯挥了挥手。
    夷丁收刀退后,高起潜这才得以近前来。
    高起潜喘息道:“万岁爷,河南巡按御史陈潜夫遣飞骑急报,说是他在曹县附近接到了太子殿下,这会正往徐州来。”
    ……
    多尔衮去了一趟张家口,回来的路上再过昌平州,便带着护军顺道过来天寿山看看。
    还有洪承畴、宁完我以及范文程等三个汉臣随行。
    多尔衮虽然深恨皇太极抢走了他的皇位,恨到皇太极的妃子他都要夺过来,但是政治上却全盘继承了皇太极的理念,对汉人降臣尤其重视。
    遥望着分布在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多尔衮忍不住朗声吟道:“古今多少帝王事,都付后人笑谈中,煌煌大明终究是气数已尽。”
    “是啊。”范文程道,“今后就是我大清的天下了。”
    洪承畴稍稍犹豫了下还是说道:“摄政王,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你是想劝我取消剃发令是吧?”多尔衮哂然道,“剃发易服乃是祖制,太祖朝就定下的铁打规矩,谁敢轻废。”
    洪承畴皱着眉头道:“剃发易服的祖制自然要遵循……”
    “那就继续遵循吧。”洪承畴还没说完就被多尔衮打断。
    洪承畴便只能郁闷的闭上嘴巴,但是内心却又十分困惑。
    心说多尔衮在其他事情上显得十分的英明,为何在剃发易服上如此固执?给汉族官绅百姓剃个金钱鼠尾发式真有这么重要?
    多尔衮狠甩一马鞭,催马扬长而去。
    百余骑护军也纷纷催动战马跟上去。
    范文程来到洪承畴面前,小声说道:“亨九兄,摄政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考量,你我就不必再劝了,静观其变就是。”
新书推荐: 人到中登(阴阳师同人) 两王相亲(1v1 古言) 被反霸凌系统攻略了(校园nph) [红楼同人] 红楼之穿成万人嫌贾环 [综漫] 审神者旗木先生 [文豪同人] 二代火影的mafia首领生涯 [莲花楼同人] 莲花楼之来日方长 [综漫] cos魏尔伦的我穿进了咒术剧场 [莲花楼同人] 莲蓬哥哥活下来了 [综漫] 马甲今天也要和本体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