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架空 > 大明国师 > 大明国师 第102节

大明国师 第102节

    姜星火点头予以承认。
    “我来举几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了。”
    “你们知不知道,唐朝的时候,士人想要出名,都要隐居终南山里积攒名望。”
    李景隆点了点头说道:“当然知道,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有一个典故叫‘终南捷径’,说的就是那些在终南山养望的人唐代的普通文人想要名扬天下受到赏识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老老实实地参加科举考试跟门阀贵族竞争;第二条路,隐居终南山养望,等着有贵人前来寻访;第三条路,给贵族世家投送文章,通过彰显才华的手段,获得上层社会的认可。”
    姜星火接下来的问题却让越说越进入状态的李景隆,猝不及防地停了下来。
    “那他们为什么要去终南山里隐居呢?”
    “这”
    李景隆陷入了大脑空白。
    进入终南山,当然是为了养望,可我怎么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进入终南山啊?
    “可能是因为热吧。”朱高煦随口说道。
    “聪明,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啥?
    李景隆疑惑地看着朱高煦,又看了看姜星火。
    你们是在玩脑筋急转弯吗?
    为什么进山里,因为热,那不是废话吗?
    “就是因为当时是温暖期,所以气温高,而长安的夏天异常的炎热,《新唐书》、《旧唐书》、《唐会要》里面,曾经很多次记载,因为夏日里酷暑难耐,皇帝取消朝见的记录。”
    “同时,长安的冬天也很热,热到本应下雪的季节,常常没有任何一场雪降临,唐朝的近三百年里,光是长安地区有记录的‘冬无雪’、‘无冰’,就超过了二十七次,不仅在次数上远超其他定都长安的朝代,而且在频率上,也到了几乎十年一次的暖冬。”
    “关于气温,反应最敏感,最为典型的一个动物,其实是大象。”
    姜星火微笑着说道:“你们应当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可在接下来的南北朝时,你们听过有关于象的事情吗?定然是没有的,因为气温下降大象已经不得不迁徙到如今的云南布政使司地区了。而一直到了隋唐时期,长安的皇宫里,才重新出现了大象这种动物。”
    姜星火话锋一转:“当然了,气温升高,对于农耕民族固然是好事,但也不完全是好事。”
    “因为对于一些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来说,他们也同样具备了大量生产粮食,继而支撑起一个辉煌文明的能力。”
    “否则,为什么会在某些地区,除了这段特殊的温暖期,都没有诞生过强大的王国呢?”
    李景隆的瞳孔微微一缩,出声说道:“你是说,吐蕃?!”
    听到这里,朱高煦也醒悟了过来。
    “正是吐蕃。”
    姜星火问道:“难道你没有发现,吐蕃的崛起,跟唐朝,几乎是同一时间吗?而巧合的是,吐蕃的衰落,跟唐朝也几乎是同步的。”
    李景隆摇了摇头,虽然他之前从未想过,可是经过姜星火这么一说,他就意识到,这其中的关隘并不简单,也绝非偶然。
    换句话说,这里面跟气温和降水,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便是因为,在温暖期,高原的冰雪大片融化,出现了适宜耕作的田地,同时也有了更加充足的降水。”
    “气温升高,让农耕带来了足以养活更多人口去扩张的粮食,吐蕃因此崛起;气温下降,高原不再适宜农耕,吐蕃粮食人口锐减,随之衰落。”
    姜星火看着秋日万里无云的天空,缓缓说道。
    “历史的秘密,有很大一部分,就隐藏在气温和降水之中。”
    “这就是地理的魅力。”
    第109章 比热容让蒙古人征服世界
    “气温和降水,竟然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隔壁密室中,张宇初从那种若有所思的状态中醒过神来。
    华夏历代典籍浩如烟海,关于历史演进规律的推演,龙虎山一脉保存了不少奇奇怪怪的书籍。
    《推背图》之类的,张宇初更是都翻烂了。
    可张宇初忽然发现,这些基于神秘学所衍生对于历史的解释,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好像.并没有姜星火的这套说法靠谱?
    “张天师,姜先生关于气温和降水影响历史的说法,你怎么看?”
    朱高炽转头看向了张宇初这位“道门硕儒”,征询着他的看法。
    从朱高炽的角度出发,刚才张宇初张天师完全沉浸在讲课的内容中不可自拔呢。
    此时,即便是张宇初不想承认,但他也只能说道。
    “姜星火所说,确实有几分道理。”
    当然了,关于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仙人这件事,昨夜张天师辗转反侧,还是坚定地认为,没有。
    袁珙和道衍,肯定还是道行不够,没算明白。
    我们龙虎山修了一千多年的仙,这世界上有没有仙,我还不知道吗?
    所以,张宇初在心里还是不承认姜星火是什么谪仙人,只是认为,他的学识确实比旁人渊博一点点,他的见识确实比旁人犀利一点点。
    只有一点点。
    当然了,张天师向来以学识着称,所以他是不会让自己落于明显下风的。
    “其实说起大象跟冷热的关系,倒还是真有几分说法的。”张宇初开口道。
    “喔?”朱高炽看着他说,“张天师不妨说说。”
    “根据龙虎山的典籍,嗯,最早要追溯到五斗米教时期,那时候的师君曾经获得过一卷上古残卷。”
    张宇初开始讲谁也不知道真假的上古秘辛了,这开场白就跟西方故事里的“long long ago”差不多。
    “古时候大禹治水,曾经划分九州岛,把天下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环绕豫州。”
    “而‘豫’这个字,就是一个人拿着长矛,牵着大象。”
    “也就是说,在夏朝的时候,大象是生活在中原的,那时候的气温应该是极为温暖的。”
    “甚至于商朝末年的时候,还有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
    “以及,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古人以为大象是被周公赶尽杀绝了,但这其中应该也有中原不再适宜大象生存的缘故,后来周朝人,就再也没见过大象了。”
    “而这些人既然没见过大象,又听老一辈说过,却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就有了‘想象’这个词。”
    夏原吉莞尔一笑:“张天师说的有趣,‘想象’竟是这么来的吗?我倒是孤陋寡闻了。”
    朱高炽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刚才担忧的心情,得到了少许好转。
    而一墙之隔的对面,讲课并未停下来。
    “对于唐朝来说,虽然气温下降导致了粮食产量减少,但由于藩镇割据的原因,中后期唐朝中央的粮食压力.其实没那么大。”
    姜星火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很多人压根就不需要皇帝管,自己养活自己,养不活也跟皇帝没关系,地方有叛乱也是地方自己解决,皇帝写一道诏书承认一下节度使或者留后就好了。”
    笑完了中后期奉行无政府主义的大唐,姜星火继续说起了刚才的吐蕃。
    “但是对于吐蕃就不一样了,吐蕃的人口在兼并象雄后,是一百万左右,即便是最巅峰的时期,占据了陇西和恒河以北的天竺,把所有统治下的其他民族人口都算在一起,也就是三百万。”
    “即便是吐蕃通常将所有成年健壮男性都征召为士兵,为了供养其中比例高达十分之一的军队,吐蕃也已经开垦了高原上的所有可耕种的田地,才能勉强维持。”
    “气温下降后,四分五裂的唐朝还能维持住,而吐蕃的粮食产量完全无法自给自足,靠劫掠也根本满足不了,整个吐蕃王朝直接崩溃了,从王朝退化成了一个奴隶制大部落。水草丰美、土壤湿润的高原也成为了人口极其稀少的半无人区,直到洪武朝,依旧没有任何恢复元气的迹象。”
    听完了这段故事,不仅是朱高煦,李景隆也同时陷入了沉思。
    气温和降水,两个在日常生活中压根都不会注意到的因素。
    竟然能决定一个王朝的命运!
    李景隆想要反驳,但他的反复思量,却最终发现,无从反驳!
    这就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否则,如何解释吐蕃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
    就在两人沉思之际,姜星火继续说道:“当然了,吐蕃还算好的,虽然苟延残喘,但终归是能活下来,西域大部分的国家,根本就是因为缺乏降水,整个国家都彻底消失了沙漠之中。”
    “唐诗里,边塞诗人们最经常提到的,也是最无辜的一个国家就是楼兰。”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高适: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岑参: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姜星火自己都忍俊不禁地笑道:“也不知道楼兰得罪了谁,就这么倒霉,只要是个有名的诗人,不斩了楼兰就不能证道一般。”
    朱高煦和李景隆,亦是跟着笑了起来。
    然而姜星火笑完便收敛了起来,叹了口气说道。
    “可惜,楼兰不是被这些诗人挨个斩没的,而是被逐渐消失的降水,给灭亡的。”
    “以前楼兰古城处于居延海边缘,那真的是内海,有疏勒河、孔雀河、塔里木河等河流汇入,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然而到了唐朝中后期的时候,因为降水的减少,连植被也活不下去了。”
    “楼兰已经是西域户口数位列前列的国家了,唐朝的时候,西域都护府所管辖的诸国,除了有三千三百户的于阗、宁弥并列第一外,随后便是楼兰的一千五百户(约一万四千人,军队两千余人),其余的精绝、且末、小宛、皮山等国,其实只有几百户、数千人。”
    姜星火继续说道:“如今,像是楼兰这样的西域国家早已经全部都灭亡了,甚至连都城都被抛弃了,里面连一个活人都没有了,因为当地根本就无法生存.距离唐朝已经数百年过去,你们如果有机会去看看,楼兰古城周围,还是寸草不生,中途的补给站大半都已经毁灭,这也是丝绸之路几乎断绝的原因之一。”
    听完后,朱高煦和李景隆,心头都有些震撼。
    这种震撼并不是被某个巨大的消息砸到脑袋的那种,而是一种对于沉甸甸的历史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又一次无声地出现在他们的眼前的那种沉重感。
    他们仿佛看到了遥远的西域黄沙下,埋葬的曾经美丽的城市,风情万种的胡姬早已化为枯骨随风而去,唯有那千年不倒的胡杨林,诉说着那里曾发生过的故事。
    曾经强大无比的唐朝、名噪一时的吐蕃、神秘美丽的楼兰,都因为气温和降水,走向了不同命运的结局。
    那么大明,未来又将走向怎样的结局?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新书推荐: 和黑莲花回溯的那些年[无限] 穿到古代,我在流放地建了座城简安安楚君行 论直男做背景板的可行性 一夕得道 母系三万年 和恐游boss谈恋爱[快穿] 大型网恋翻车现场[电竞] 陈茉的英雄主义 反派他会自我攻略 换个人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