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江陵,是晋元帝的人,是晋元帝派去保护长公主的。
    长公主被这般羞辱、咒骂,他一定会禀报给晋元帝。
    长公主和晋元帝一母同胞,曾为晋元帝挡过一剑,伤了心脉,才落下心疾,晋元帝对她极为敬重。
    沈青黎每一个字,都触了晋元帝的逆鳞。
    ......
    林间树木葱郁,密密匝匝的枝叶挡住了灼烈的日光,沈青黎一路过去,找到了不少稀有的药草。
    锦一跟着她身后,万年不变的冰脸露出一丝复杂:你是沈家女。
    沈青黎眼里流转着笑意:可我嫁给了王爷,就是萧家妇,你没听过一句话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沈家对王爷不好,那便也是我的敌人。
    骨肉血脉,岂是轻易就能割舍得下的。
    沈家人果然都是奸猾狡诈,骗人的话,张口就来。
    也就溟一那个蠢货会被她迷惑。
    锦一面若寒霜,冷眸里透出一抹锋锐:你若背叛王爷,我杀了你。
    沈青黎眼里笑意更浓。
    她很高兴。
    高兴有人对萧宴玄忠心不二。
    接下来,两人都没再说话,沈青黎忙着挖药草,不到一个时辰,竹篓就装满了。
    云雾山果然遍地奇珍异草,若是能找到玉灵参,王爷的胃疾就能治得好。
    玉灵参长什么样?锦一问道。
    沈青黎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大概:找得到,是咱们运气好,找不到,我也能治好王爷,只不过多费些时间。
    锦一看一遍,就记住了。
    两人继续往前走,沈青黎碰到几株罕见的药草,又停了下来。
    锦一道:沈二小姐的运道一向很好,王妃不怕被她捷足先登吗?
    护国寺的住持给沈青鸾批过命,说她的命格贵不可言,是天生福星命,这些年,她也确实是有福运在身上。
    沈青黎唇角淡扬,挥着小药锄,挖得小心翼翼:她没这样的运气了。
    那些所谓的福运,不过是身边总有人相助,甘愿为她驱使罢了。
    这一次,因为酒楼的事情,沈家和秦家断了往来,秦愈也被太医令禁了足,她只能自己去寻紫炎草。
    她不知道紫炎草的习性,只能漫无目的地在山里乱转。
    这无异于是大海捞针。
    沈青黎并不担心,碰到品相绝佳的药草,全给挖了,锦一的竹篓也都快装满了。
    越往上走,四周的景致越开阔,到了崖顶,沈青黎站在崖边往下看。
    崖下笼罩着浅浅的云雾,风一吹,雾岚如流动的轻纱。
    峭壁之间,摇曳着一株药草。
    叶片如羽,晶莹剔透,脉络如火焰般,日光下,却流转着淡淡的紫光。
    沈青黎眼眸亮若星辰,欣喜道:是紫炎草。
    紫炎草可以强健心脏,焕发出新的生机,只要还有一口气,哪怕心脏跳了,都能起死回生。
    但山壁陡峭,如刀削般光滑,一个不慎摔下去,必死无疑。
    沈青黎看着锦一:你行吗?
    锦一面无表情:可以试试。
    沈青黎正色道:若不可为,就别逞强,命重要。
    想要摘下紫炎草,或许不易,但毁了,却是轻而易举。
    长安城都在传她能起死回生,要是没了紫炎草,长公主想要活命,只能来找她,不怕她不拿出菩提藤。
    锦一看着她眼底的担心,神色再次复杂起来,片刻,点了点头。
    沈青黎道:一定要连根一起,不然,很快就枯了。
    紫炎草新鲜入药,药效才最好。
    锦一纵身一跃,手中的剑擦着崖壁一路往下,溅起无数火星子。
    铮地一声。
    长剑深深地插进了坚硬的山壁之中。
    她一手抓着剑柄,一手挖紫炎草,整个人悬空在山壁上。
    峭壁上的风,呼呼作响,吹得她如一片摇摇欲坠的轻叶,随时都会被吹下万丈深渊。
    沈青黎在崖上看着,心如擂鼓,狂跳不止。
    蓦地,一块碎石往下掉,插在崖壁上的长剑略有松动,似乎快要承受不住锦一的重量。
    沈青黎紧张地攥着双手,心都要跳出来:锦一!
    我没事。
    锦一终于挖出紫炎草,一脚踩在山壁上,借力飞身而起,稳稳地落回山崖之上。
    沈青黎看她的目光亮得惊人:锦一,你真是太厉害了。
    她对锦一总是不自觉地亲近,锦一眉头微蹙,把紫炎草给她,冷冷地抱着剑,仍是那一副不近人情的模样。
    沈青黎拿出一个特制的容器,把紫炎草放进去密封好,不让药性流失。
    天色已近黄昏。
    晚霞瑰丽,铺满天际,倾洒而下的光芒,绚烂灿亮,照在薄透的雾岚上,山风一吹,整个云雾山,都涌动着一层金紫色。
    现在回长安城,已然来不及,只能在云雾山过一晚。
    沈青黎一路欣赏着美景,在一处山谷,寻了个山洞过夜。
    山洞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溪涧。
    沈青黎看着水里悠哉悠哉游动的鱼儿,笑道:晚上吃烤鱼吧。
新书推荐: 笼中月 错撩权臣后,我被娇养了 野蛮缠绵 万人嫌真千金不做恶毒女配 心肝,别不要我了好不好 今天女主她学废了吗 守寡多年的摄政王妃有喜了 《可恶,又被抓住了》(np sp改后重传) 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 莺莺(古言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