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架空 > 将血 > 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卷终

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卷终

    将血 作者:河边草

    沈鹤所云并无多少惊世骇俗之处。

    自古以来,汉字几经演变,到得如今,与古代象形文字已然相去甚远。

    不过简化字体,尤其是所谓的通顺行文,并非那么简单,这可以说是一个繁冗巨大的工程。

    而通顺行文,也过于笼统,属于可大可小的范畴。

    而在这样一个时机,这位皇帝宠臣上书延及此事,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这是沈鹤自己的意思。

    此事和科举改制看似无关,但只要往深了想一想,就能明白,两件事其实相辅相成,完全可以并为一处考量。

    皇帝陛下要在文治上下大功夫了,这是许多朝中重臣听闻此事后的第一个想法。

    实际上,这对于文人而言,是一件好事。

    因为自成武皇帝登基以来,用武于天下,战事频密,武功盛极一时。

    而反应在朝堂上,武臣们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足,到了成武七年,终于来到了一个巅峰,京师两大门阀世家,在与武臣们的争斗中,完完全全的败下阵来。

    一直以来,文臣们对武臣的优势,也在此番风波当中,丧失殆尽。

    此消彼长,如今朝中武臣正在进一步谋取尊位,差不多已经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长此以往,自古以来形成的以文制武的局面,将不复存焉。

    好在,当今陛下春秋正盛,不然的话,以大将军赵石为首的武人们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没人能够预料。

    如今,科举改制在先,又有推波助澜之人,虽说前途必定艰难万分,但也显示了皇帝陛下对文事的重视。

    利弊之间,很难说的清清楚楚,但在成武九年初,朝堂上的文臣们是极为振奋的。

    前途未卜。却有大文章可做,做成了,便是流芳千古,不成……怎么能不成?有着皇帝陛下一力支持。武人们也不会在此事上作祟,甚至于还会鼎力相助。

    毕竟,从景兴年间开始,大将军赵石等人,便是最为坚定的革新一派……

    这样一来。文武同心,皇权鼎盛,再多的艰难险阻,也不足为虑。

    成武九年二月,礼部郎中沈鹤的奏疏被下发中书议决,月末,中书议决,回奏于宫内。

    三月,成武皇帝下旨,晋齐子平。为国子监祭酒,文章阁大学士,与翰林学士沈白等人一道,主持修订大秦文字,文理事。

    由此,也拉开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文字革新的序幕。

    与此同时,朝廷谕令接二连三到达各路,科举改制也终于从大秦朝堂扩散向了地方。

    此时,成武鼎革,也就此达到了一个高潮。文武两道,在野心勃勃的成武皇帝加力推动之下,齐头并进,席卷大秦属地。其中恢弘壮阔之处,难以细表。

    成武九年五月,出使后周的使节归来,带回来的消息并不算美好,后周上下,虽有动荡。动静却不能说大。

    后周……嗯,应该称之为宋了,宋人朝堂内外重臣,大多在静观其变,使节走马观花,却是不能一一探及。

    也就是说,宋人几乎是悄无声息间,便完成了改朝换代。

    这对于大秦来说,不算好,却也不能说坏。

    但攻宋一议,就此作罢,而且,宋人也惧秦人趁机来攻,许诺今后岁币,再加一成,以换秦人息却来犯之心。

    七月,大将军杜山虎终于回京述职。

    段从文,领河中宣抚使之职,率兵镇守河中。

    拖了一年多,大将军杜山虎终于辞去兵权,回到了长安。

    之所以拖了这么长的时日,一来呢,皇帝陛下犹豫不决,二来,京中事故频出,加上去岁大秦有挥兵东向之意,需要杜山虎这样的老将坐镇河中,以窥时机。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杜山虎本人的意愿,借交接军务,安抚各部大军之机,拖延时日。

    不过最终他没有等到最后一丝留任的时机,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所以,也只能黯然离任回京述职了。

    和大将军张培贤差不多,这样的军中重将,十有八九,都不会轻易抛下兵权,就算他们自己愿意,也要顾忌众多旧部的前程。

    身不由己之处,不是常年累月的领兵之人,根本体会不到。

    不过,相继离任的两位大秦上将,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张培贤其实算是待罪回京,这位大将军不但为成武皇帝陛下所厌,还得罪了晋国公赵石,下场不必赘言,没有被抄家灭族,已经算是朝廷宽仁了,如今已经回去老家,安度晚年,其他什么,就不用想了。

    而大将军杜山虎,却算是正经的有功之臣,虽说回京之后,面临的处境也不能说好,但该得的荣耀,却非是张培贤所能比得了的。

    所以,当杜山虎回京之日,一位枢密副使,一位参知政事带领文武官员,迎于道左,并传下圣谕,杜山虎晋一等侯,金银细软,绫罗绸缎,赏赐若干。

    第二日,杜山虎入宫面圣,皇帝陛下留宴,抚慰有加,翌日,宫中下旨,又荫杜山虎子孙族人三人,可谓荣宠有加。

    不过杜山虎还是不敢轻忽,这些年他一直领兵在外,独揽河中军权,对朝廷诸事向来不怎么上心。

    今日一旦回到长安,不用几天,立即察觉出了不适,这也是很多军中上将难以迈过的一个门槛,多数人也正是栽倒在这样一个门槛上。

    杜山虎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这道门槛依旧存在,长安中的一切一切,都让他感到陌生甚至可以说是迷茫。

    尤其让他隐隐恐惧的是,回京已有数日,他不但没见到赵石一面,而且,那边也没有只言片语传过来。

    这让他忐忑难安,一直忍耐到诸事稍却,他便拉上南十八一道,去晋国公府拜会。

    来到晋国公府门前,晋国公府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阳光之下,耀人眼目,大门之前,也有了护卫,虽汗流浃背,而不稍动,彷如雕塑一般。

    在杜山虎记忆当中,这处府邸门前的街道并不算宽敞,但现在,街道对面的民居已然拆了个干净,形成一个宽阔的广场,铺着坚硬的青石,一杆大旗在广场中间飘荡,仰头看一看,正是猛虎武胜军军旗。

    正面乃猛虎下山图,背面上书大将军赵几个大字。

    须发斑白的杜山虎左右打量着,从其中仔细体会着权势日增的味道,但这个时候,这个年纪的他,已经很难提起大丈夫当如是乎之类的雄心壮志了。

    他只是回首,对南十八笑着道:“物是人非啊……老杜这一辈子,也算没白活,但跟旅率比起来,唉,还是只能瞠乎于后了……”

    南十八也已是须发皆白,但他向来不重权势,而且,他现在心里热切期盼的东西,跟杜山虎完全不同。

    但洞彻人心的他却能体会到杜山虎心中所想,微微一笑道:“将军在外征战几十年,回到这里,满目皆是姹紫嫣红,有所感概也是难免,但十八还要劝将军一句,见到国公,还是谨言慎行的好……”

    “嗯,入府之后,十八也就不能多陪将军了,总要见见妻儿,望将军擅自珍重。”

    杜山虎目光一黯,他知道,这位睿智的老人,怕是今后要终老于这座府邸当中了,这轻描淡写,却又饱含深意的几句话,就是最终的临别赠言。

    “多谢先生……这些年对老杜不离不弃,今后若是有闲,尽可来老杜府中,寻老杜喝酒谈笑……唉,他娘的,这京中故人,以后敢来寻老杜喝酒的,不知能有几个?”

    南十八笑了笑,不再多言,他已经算是仁至义尽,而他这一生,对不住旁人的事情,从来没做过,临到晚年,也该是享享清福的时候了,其他的,也再不与他相干。

    通报入府,两人终于见到了赵石。

    南十八闲聊几句,便告辞出去,探望自己妻儿,留下了两位相交二十多年,恩怨纠缠的大将军。

    这次相谈,外人无从得知,两位南征北战多年,名声鹊起,有着大功于社稷的大将军到底说了些什么。

    只是当晚,杜山虎喝的酩酊大醉,留宿于晋国公府。

    不久,御史中丞张世杰上书,请立军察院,与都察院并立,查察军中不法事。

    此事经枢密院,中书决议,皇帝陛下明诏颁于邸报,于大秦成武九年,设军察院于御史阁台之下,以刚刚回京的大将军杜山虎为军察院主官,各部军中虞侯,皆归军察院统属云云……

    至此,御史台权势大彰,百官皆惧,御史中丞张世杰,一步迈上了人臣权力之巅峰,与同门下平章事周仿,枢密使张承并列,被时人称之为言相。

    大秦的军政鼎革还在延续当中,在成武九年,已经渐渐深入到大秦各个角落。

    在大秦成武初年一系列战争以及朝堂政争过去之后,一场波澜壮阔的鼎革篇章逐渐拉开序幕,并很快席卷大秦上上下下。

    这是一场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的鼎革,并在很多年之后,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很多人将大秦成武一朝作为一个重要节点,来划分华夏历史,不过,不管怎么说,成武鼎革之后,一个崭新的汉人帝国终于出现在了大陆东方……

    第十四卷
新书推荐: 末日求生:病弱少女转职亡灵法师 蛮荒大商人:赚点贝晶养崽崽 结婚两年,军官丈夫按耐不住了 火速退婚:她被前任小舅全球通缉 带武器库穿70,被泥腿子宠上天 穿成影帝养的狗后我红透娱乐圈 菜鸟归来,末世也飞翔 被抄家流放,她要搬空皇帝的一切 重生嫁疯批太子爷,让渣男火葬场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